首页 > 会展滚动 > 正文

香港艺术节:创意与生机

2019年03月29日 06: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梅 生

  为期近40天的第47届香港艺术节日前闭幕。与内地一些戏剧节展相比,创办于1973年的香港艺术节虽已走过近50载,却仍凭借多部亚洲独演与首演的国外剧目及对香港本地青年创作力量的持续扶植,赢得大批拥趸。

  本届艺术节以“一步一舞台”为主题,旨在阶梯式呈现位于不同人生及创作阶段的艺术家构思与表达。来自世界各地的近50部作品中,既有包括互动戏剧《家》、话剧《887》、歌剧《唐豪瑟》等在内的难能一见的国外大师之作,又有戏曲《百花亭赠剑》、音乐剧场《陪着你走》、话剧《哈姆雷特》等华人导演的作品。以老道的眼光遴选新鲜有趣的国外剧目,亦兼顾华语创作的标准,是香港艺术节一脉相承的传统。

  有趣的是,本届艺术节上演的多部作品共同关注了人类社会构建的基石——家庭,指出亲情关系对于个体生命的重要。不同艺术家讲述亲情的角度与层面的差异,又侧面印证了香港艺术节的创意与生机。

  世界形体大师杰夫·索贝尔创作及演出的《家》,以全球愈演愈烈的城市化进程和移民浪潮为背景,探讨“居所”与“家”之间的关系。一座临时兴建于舞台的房屋,曾是纽约某个家庭的“新家”,之后成为包括各国移民在内的形形色色打拼者的“庇护所”。这所房子一度带给他们“家”的假象,让他们获得暂时安慰,不过他们终究因为各种原因纷纷离开。主旨虽然严肃,本剧却是一部集舞蹈、现场音乐、手工制作等于一体并邀请大量观众上台参与互动的幽默之作。众多住客之间没有交集,但是因为一场盛大的“大家庭”聚会,他们逾越时空在这栋房里相见。创作者希望不同国家、肤色、年龄及性别的人,都能找到理想的栖身之处。

  英国话剧《攀越冰峰》是舞台剧《战马》导演之一汤姆·莫里斯的新作,取材自真实事件。1985年,登山客乔与同伴携手挑战安第斯山脉某座山峰时,意外跌入深渊,凭借强大的求生意志,他拖着断腿艰难挣脱死神的怀抱。乔的故事经由纪录片《冰峰168小时》,感动了世界各地的观众。话剧则以新颖别致的故事讲述方式,不仅让观众在笑声中看到人性的坚强与乐观,更感动于主角姐弟深情中蕴含的正能量。

  最近几年在世界剧坛崭露头角的柏林正点剧团带来的《哈姆尼特—莎士比亚之子》,以当代儿童视角,讲述父子亲情的永恒。哈姆尼特作为莎士比亚的儿子,仅仅活了11个年头。由于莎士比亚忙于工作,他活着时,并没得到多少来自父亲的关爱。他死后3年,莎士比亚悲痛写出《哈姆雷特》。今天,“哈姆雷特”成为人类文化长河里的不朽形象,与他名字仅有一字之差的“哈姆尼特”,却早已被历史遗忘。作品通过哈姆尼特与莎士比亚亦真亦幻的对话揭示出:来到世上的每个生命,都有得到父母之爱的权利,即使生命短暂,也有谱成短歌的价值。

  同样的主题,在香港导演邓伟杰执导的《陪着你走》中也有明显体现。该剧用歌舞串烧的形式,关注多动症与自闭症少年的成长与教育问题。老师的努力和音乐的作用,帮助不合群的孩子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让他们彼此成为朋友。但是,如果所在的家庭父母矛盾重重、代际关系紧张,孩子们很难真正以健全的心态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好在,剧中父母最终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上述几部形态有别、规模不一的作品,显示香港艺术节不拘泥于狭隘的个人偏好,以开明多元的眼光把好戏引进来、让原创立起来。这对内地戏剧节展如何办得更好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责任编辑:欧云海)

分享到:
35.1K
微信截图_20230830144859_副本.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