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的成都探索

2025-01-10 14: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婉莹)
首页 > 会展滚动 > 正文

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的成都探索

2025年01月10日 14: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1月9日,成都市贸促会(市博览局)会长、党组书记潘雪松以《打造国际会展之都——成都的探索与经验》为题,在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进行了主题分享。

  潘雪松表示,近年来,依托城市位势能级的不断提升、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双国际机场、人口、经济总量等多重红利,成都会展生机勃勃,发展质效不断攀升,在“全球会议目的地竞争力指数”“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均位居全国第五,成都市博览局荣获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2024年国际卓越奖”。

  潘雪松强调,成都会展的探索与经验重点围绕四个方面。一是塑名展,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品牌。依托重大展会平台,充分挖掘会展经济潜能。第110届糖酒会以“过完春节过春糖”为主题,将3天展期拓展为17天,将展会活动拓展为主会场活动、系列促消费活动、酒店商务性活动三大板块,联动全市14个区(市)县倾力打造促进全市消费的“春糖节”,成为国内首个走出展馆、全城联动,全面实现“展城融合”的专业展会,带动城市服务业增收102.5亿元。第27届成都国际车展作为中国四大A级车展之一,通过购车促销、技术展示、文化体验、经贸交流等活动载体,创新打造产业融合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放大汽车消费惠民效应,赋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年度汽车盛会。成都瞄准产业发展难点、产业链堵点,大力招引培育国际化机制性展会,现有26个国际合作驻馆展会项目,15个展会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国际会展之都”品牌展会大幅提升。

  二是建名馆,提升重大展会承接水平。以“名馆”建设为抓手,强化城市功能导向,优化会展空间结构,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绿色生态的会展场馆体系。聚焦双国际机场布局“会展中心+会议酒店”双支撑体系,充分满足会展活动的通达性与时效性需求。先后建成西博城、世纪城、天府农博园等9个专业场馆,其中西博城、世纪城均为UFI认证场馆,全市总可供展览面积60.7万平方米,各类会议型酒店500余家,客房总数超过14万间。随着大运会主场馆、世园会主会场以及成都科幻馆的建成投用,成都会展活动载体呈现愈加丰富,完全具备承接重大国事活动、国际重大展会以及各类节庆赛事活动能力。

  三是育名企,激发市场主体蓬勃活力。成都大力实施名企培育计划,建设以链主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引领,独立组展企业为骨干,各类创意策划、场馆运营、主场服务等企业为配套的企业梯队。目前成都市拥有会展企业708家、规上重点企业74家,成功引进英富曼、法国智奥等6家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在成都设立独立法人机构或区域总部,与全球会展业10强中的7家开展项目合作。现有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会员14家,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会员9家,力争在2025年形成一批年收过3亿元、1亿元、5000万元和年组展超过50万、30万、20万平方米的会展企业集群。

  四是兴名业,助力城市产业共兴共荣。2012年以来,成都市政府将会展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市重点专项规划,标志着成都会展经济成为全市重点产业,先后编制完成三个五年规划,正着力推动《成都市“十五五”国际会展之都建设规划》,力争在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会展之都”。颁布实施《成都市会展业促进条例》,相继出台《成都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10余个专项政策,全面激发成都会展活力。成都博览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与全市30多个市级部门分工协同,大大提高办会办展的便利性和组织协调效率,形成了“一站式、专业化、人性化”的会展服务“成都模式”。2024年,成都共举办各类展会活动1115场,展出总面积1346.5万平方米,会展业总收入1536.1亿元,会展经济整体运行稳中有升,持续向好。(中国经济网记者周宇宁)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