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更名折射中国外贸新格局

2025-04-01 07:19 来源:国际商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婉莹)
首页 > 会展滚动 > 正文

广交会更名折射中国外贸新格局

2025年04月01日 07:19   来源:国际商报   

■ 本报记者 汤 莉

广交会作为“中国第一展”,见证了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贸易小国迈向贸易强国的奋进历程。它不仅是外贸发展的晴雨表,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缩影。

于2007年4月15日举办的第101届广交会首次设立进口展区,展会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从“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一字之差,不仅标志着广交会功能从单向出口平台向进出口双向交易平台的转变,更折射出中国对外贸易从“出口导向”到“进出口平衡”的战略转型。

2007年4月16日,本报刊发《在外贸窗口眺望进口的风景》一稿,时任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在广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广交会增加进口功能,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改善贸易平衡的诚意和努力,这无疑为有兴趣开拓中国市场的海外企业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动态需求的平台,创造了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机会,也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受访企业意大利CANDY(卡迪)公司出口部经理乔瓦尼·克里亚莱西在进口展区也告诉记者:“在这里,不仅有中国采购商,也有来自全球各地的采购商。对于一个重视全球战略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而言,能获得这样一个‘窗口’,对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规模迅速扩大,而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也带来贸易顺差过高、国际摩擦增多、产业结构失衡等挑战。广交会的更名推动了中国外贸结构的优化。通过鼓励进口商的参与,广交会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高品质的选择,为国内外企业搭建了双向贸易的平台,同时也倒逼国内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这种“以开放促改革”的思路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广交会的更名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通过广交会这一平台,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的重构,推动贸易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从“出口导向”到“进出口平衡”,中国的外贸政策更加注重互利共赢。

如今,广交会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保持其全球贸易综合性盛会的地位,本报也在持续报道中见证了广交会的发展和中国外贸的深刻变革。2024年10月15日举办的第136届广交会吸引了超3万家企业参展,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首次突破25万,进口展区有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730家企业参展,通过广交会“链接”全球商机。同时广交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助力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发挥更大作用。

未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作为中国对外开放“金字招牌”的广交会,将继续为全球企业提供合作机遇,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全球贸易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