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广宁
2025第八届厦门会展周于4月27日闭幕。自2015年首创以来,厦门会展周经过10年发展,已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外会展合作交流平台,成为厦门会展业重要的孵化平台和增长引擎。本届会展周延续立足厦门、服务全国、沟通两岸、链接国际的宗旨,以“创新·合作·融合·共建”为主题,搭建国际化营销矩阵,构筑产需对接桥梁,为产业赋能,激发经济活力。
本届会展周聚焦两岸城市会展合作、会展出海、会奖旅游、会展营商环境建设等热点议题,举办1场主论坛厦门会展合作大会,5场平行论坛,即两岸城市会展合作座谈会、会议与会议型饭店高质量服务培训会、中国展览出海办展论坛、会奖旅游对城市发展影响论坛、国家级商协会目的地与城市营商环境论坛。邀请境内外近40个城市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会展业创新发展路径,为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创新领航:探索会展发展新生态
“会展业作为国际贸易投资与产业合作的‘晴雨表’和‘加速器’,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正面临深刻变革。”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顾学明指出,“建议将会展业改革纳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整体布局,未来进一步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捆绑,形成国际发展的新路径。”
会奖旅游是城市发展的“超级杠杆”。厦门作为中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国内较早布局会展业的城市,始终将“会奖旅游”作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抓手。2024年,厦门共举办会议活动超4000场,参会突破80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131.5亿元。在持续探索与实践中,厦门逐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会奖旅游发展之路。
“会奖旅游业(MICE)迭代发展加速。经济活动多元化的演变和新技术成果的加速应用转化,引领MICE行业不断地演进,创新应变。”孙维佳建议,利用ESG、SDG新理念引领MICE行业绿色发展。
创新已成为会展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将使会展产业经历新一轮的变革和调整,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引发产业的解构和重构。国务院参事室国际交流合作司原司长孙维佳表示:“能否搭上人工智能这辆班车,决定了会展行业企业的‘生死存亡’。”
AI技术的融入,正逐步革新传统线下会展模式。在厦门会展周相关活动中,部分展位引入AI技术,借助AI算法,极大提升观展效率。在上海元以科技集团、黑镜AI首席执行官陈军宏看来,会展本质上是展示未来的窗口,而会展的未来是“生成式”的会展。集成智慧导航、AR导览、AI管理等前沿技术打造智能会展生态,推动行业绿色转型与共建行业标准,是未来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方向。
会展周上探索的创新发展之道,也是厦门会展业致力的转型升级方向和高质量发展实践。今年,厦门会展创新提出“打造会展友好型城市,构建命运与价值共同体”发展思路,围绕“五好五化”工作理念,以“专业化的定位、精细化的服务、融合化的创意、规范化的经营、智能化的应用”,把“环境好、交通好、场馆好、酒店好、服务好”落到实处。
同时,厦门会展业推动招展引会模式的转型升级,由1.0版本的“保姆式”向2.0版本的“理财式”迈进,即更加注重为会展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提升参展参会的投资回报率。
今年,厦门会展局联合厦门海关、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畅通会展经贸往来通路,优化产品通关、人员往来等流程,为客商的参展参会提供各项便利化举措。同时,加大各项助企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展会平台、媒体渠道等,让展商了解厦门的助企惠台政策,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
“厦门会展业的实践理念已经逐步与世界同频共振。”厦门市商务局(会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厦门将利用国家扩大开放的契机,以会奖旅游目的地为突破口,向国际会议展览、会奖旅游市场进行推介,将厦门打造成为国内外会展产业链相互连接的支点城市,助力实现建设国际会展名城的目标。
融合聚力:发挥平台经济作用
近年来,会展业的主体、产品和技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会展+产业”“会展促消费”等聚焦平台经济属性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引领会展项目走向融合化发展。
会展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厦门会展周一以贯之的战略方向。本届会展周聚焦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为展览业、会议业、会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探路先行,发挥平台经济作用。
为保障质量、增强实效,会展周还安排了“国家级商协会与城市代表”“展览主承办单位与展览场馆、服务商”“中外会议会奖与目的地机构”3场对接洽谈会,为500多位国家级商协会、展览主办方、会议会奖机构及各地供应商的代表提供了一对一对接碰撞、洽谈合作的机会。
来自上海芯果科技有限公司的集采负责人丛女士在对接会现场一小时内就与近10家会奖旅游服务商进行了交流对接。“在与酒店和搭建等行业的咨询中,我们收获很大。”她介绍,公司目前在全国已有1000多家门店,对于组织邀约千人以上会议团建有一定需求,因此报名参加本届厦门会展周,一对一预约洽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
高效、精准、务实的厦门会展周将展会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本届会展周期间,厦门会展集团、厦门国际博览中心与多个展览机构签署合作意向,11个重量级会展项目签约,中国材料大会2025、2025中国奶业大会暨中国奶业展览会、2025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等大型会议、展览将落地厦门。厦门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事业部经理王少华介绍,肉类展、奶业展都是规模在12万至15万平方米的大展,今年7月举办的材料大会,将有两万人到厦出席。
得益于会展周的举办,新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带动厦门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深化厦门市“会展+产业”战略,以展促产、以产兴展。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淮评价,厦门会展周发挥了平台经济作用,将促进厦门会展业产业链的丰富与完善,带动会展业打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
近年来,厦门市立足“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会展+”发展战略,推动会展与产业、招商、消费、文旅等多元融合。厦门市自主培育了国际石材展、佛事用品展、厦门国际眼镜展等知名展会,吸引了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中国体博会等专业展会落地举办,并努力办好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论坛等国家级展会。
厦门会展业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销力度不断加大,会展项目实现规模质量双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会展产业促进平台的作用更加凸显。去年,厦门市共举办展览193场,同比增长26.97%;展览总面积达2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7%。
合作共赢:推动城市共享共建
两岸合作是厦门的发展特色,也是历届会展周的重头戏。经过多年的举办,会展周聚焦两岸合作的底色始终不变。在本届厦门会展周举办的两岸城市会展合作座谈会上,来自台、港、澳的会展界人士,以及大陆地区20多个城市的会展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代表畅所欲言,围绕“开创两岸会展业发展双赢局面”主题建言献策,通过广泛的探讨交流,促进两岸会展融合发展。
中国城市会议展览协会联盟主席郑智表示,城市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发展是各个地区会议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基础。“厦门会展周长期坚持打造‘海峡两岸各个城市间的合作交流活动’,让大家通过这个平台,相互认识、交流、帮助,共同创造中国会展业的光辉未来。”
“我们要发挥旅游目的地的区域优势,互相合作进步,助力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台湾展览暨会议商业同业公会原副理事长王耀德期望,两岸城市相互合作扶持,带动整个区域会展及旅游业的发展。
“济南可与港澳台会展机构联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IP会展项目。”济南市会展业协会会长何元清这次来参加会展周,探讨与港澳台合作的切入点,“特别是在消费、金融、科技等领域。期待与港澳台及各兄弟城市携手,共建平台,加强合作。”
“各个城市通过厦门会展周,进一步加强优势互补。城市之间一定要合作共赢,携手一起来,蛋糕才能做得大,资源才能发挥得好。”泛珠(大湾区)城市会展合作联盟主席李霞辉说,“厦门会展周是中国会展业界的大活动。这些年厦门会展业发展得非常好,尤其在开放包容方面,为我们各个城市树立了标杆。”
厦门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海丝”与“陆丝”无缝衔接的重要节点,正积极建设两岸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厦门会展业充分发挥投洽会、海峡论坛、厦门工博会、两岸企业家峰会、海峡两岸文博会的高端平台作用,重点策划系列展洽对接活动,注重内容和形式上的提质增效,聚焦全球经贸热点,设置专题论坛、产业对接、项目签约等环节,促进两岸企业的精准对接,深化产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