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吴月)7月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包括多名菲尔兹奖、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在内的近千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参加。未来两周,与会嘉宾将围绕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领域展开学术探讨和交流。会议期间将举办500余场大会报告、专题学术会议等,多名知名科学家将领衔主讲基础科学报告、前沿科学奖报告,分享各领域最新突破性成果。
在推动学术交流的同时,会议还围绕科学人才培养策划了特色活动。“数学之夜”“物理之夜”“信息科学和工程之夜”3场专场沙龙活动中,多位国际大奖得主将共话基础科学前沿;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论坛上,国内外学者将与科创企业家同台对话;学术成果海报展为大学生、高中生创造展示平台;“科学家面对面”专场活动中,青年学子将近距离对话科学家,感受科学家精神;科学家肖像画创作活动中,中学生可通过创作感受科学与艺术之美。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主席、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介绍,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于2023年首次举办,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青年学者设立远大科研目标,深化青少年对前沿科学的认知与理解,持续推动基础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基础科学的持续进步和繁荣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5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