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低空经济博览会彰显“向上”的力量

2025-07-28 07:56 来源:央广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婉莹)
首页 > 会展滚动 > 正文

首届低空经济博览会彰显“向上”的力量

2025年07月28日 07:56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7月27日消息(记者郭振丹)7月23日至26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一场“向上”的盛会——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此盛大开展。

从2024年起,低空经济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当前低空经济以底层技术筑基与丰富场景应用“双翼振翅”,让“天空之城”从蓝图走向现实。

技术基建筑牢“空中公路”

“低空飞行器,或者说任何一个旋转件,要想实现真正地平稳运行,轴承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工业粮食’。”恩斯克(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轴承技术中心所长李凤英向记者强调,在低空经济领域,一个轻量化、耐腐蚀和高可靠的轴承,不仅能够确保飞行器顺畅旋转运行,还能够降低燃料消耗、延长飞行器使用寿命,使其更具经济效益。

面对低空经济高速发展,这家百年轴承企业依托其摩擦、解析、材料,机电一体化的四大核心技术,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成功开发出eVTOL用燃气轮发电机轴承。“常规情况下轴承是浸泡在油里润滑的,而我们采用‘飞溅润滑’的设计形式,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飞行器的油量消耗。”李凤英介绍,该轴承通过供油座的设计与离心力协同润滑,减少80%润滑油用量并降低30%动力损失,可显著提升飞行器续航能力,获得产业链上下游广泛认可。

低空经济的“轻装上阵”不仅需要高效可靠的核心部件,更离不开强大基础设施的“保驾护航”。“我们在做的是造空中的‘高速公路’。飞行器的道路在空中是看不到的,也正因为它看不到,所以对于信息化的要求更高。”上海电信移动互联网部产数支撑中心主任曹逸文表示,“我们必须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信导航、侦测反制等,才能确保飞行器能够安全地飞行在自己的航道上。”

为此,中国电信推出了天翼低空卡,可以通过运营商网络操控无人机,极大拓宽了无人机信号传输的范围。同时,通过卫星通信有效补充地面网络覆盖缺失,满足低空飞行的实时监管和应急通讯业务需求,并融合通信终端为低空航空器提供全域覆盖的实时通信能力。

更值得关注是,在今年5月30号,中国电信与上海通管局牵头制定了《支持低空智联网服务的5G网络规划建设技术规范》。这是目前全国首个低空智联网络建设的规范书,包含了对低空不同应用场景的网络要求、低空智联网架构和低空功能安全等一系列内容的规范编制,为上海低空智联网建设和低空经济的发展搭建了坚实基础。

同样作为主要通信运营商的中国联通则聚焦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五网融合”数字基座:通信网实现6000米以下空域立体无缝覆盖,感知网融合5G-A通感一体等技术提供≤10米精度全天候监测,导航网以地基为主、星基为辅,覆盖超99%区域,算力网依托全国资源池实现毫秒级云边协同,气象网支撑精细化航路保障。同时以AI与安全双轮驱动,中国联通推出全国首套公安部认证的低空安全加密系统,并基于算网大模型实现智能调度。通过三大核心平台(安全监管、空域管理、智慧应用)赋能物流、城市治理等场景,已在40余城落地。依托深圳、北京、安阳三大中试基地推动技术标准化与生态共建,为低空经济提供“可连接、可计算、可管控”的基座支撑。

场景应用打造“天空之城”

在坚实的技术与设施基座之上,丰富的场景应用正成为检验低空经济价值的试金石,并不断拓展着“天空之城”的边界。

在低空经济的载物场景中,物流重构成为行业重要突破口。博览会上,中国邮政展出的ZC500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则展现了物流无人机的技术进步。该款无人机采用纵列式构型,三桨叶设计,相同起飞重量下旋翼和机身尺寸更小,结构更紧凑,稳定性更高,不仅便于转运,对飞行场地要求也更低。同时,独特的纵列双旋翼构型配合动态载荷平衡系统,可实现15%重心容差,解决了传统机型配平难题。展台工作人员表示,操作人员无需复杂配平计算,ZC500即可实现260公斤载荷精准投放,在电力吊装、大型物资运输等场景中优势显著。

而中国联通则展示了在5G-A通感一体技术网络赋能下物流无人机的高效程度。联通云洹网联无人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彪介绍,在八达岭长城景区,无人机可为游客配送餐食、雨具等物资,最快5分钟直达长城烽火台,其中国庆假期日均订单量环比激增1100%。同时利用返程运力,无人机还担负清运垃圾工作,实现了“配送+环保”双效合一,成为低空经济赋能文旅升级的标杆。在医疗领域,通过5G-A通感一体技术实现无人机毫秒级定位与高清视频回传,可将血液运输时间从40分钟压缩至15分钟,效率提升超60%,显著降低医院用血成本。

而在博览会上,美国天空实业全球首发的5座“海峰”水陆两栖飞机则给予中国通航机场少问题的创新解法。这款亮黄色飞机可在草地、雪地、沙地甚至水面自由起降,单发1180公里、双发1448公里的超长航程,解决更远距离、更复杂地况的城际交通,成为连接城际与海岛的理想载体。

“升级后的‘海峰’此次为在中国的首发亮相。目前公司即将将生产基地落户中国,预计半年内建成投产。”美国天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陈妍透露,天空实业计划10个月内取得中国VTC型号认可证和PC生产许可证,16个月内实现中国本土化量产与交付。

陈妍介绍,天空实业水陆两栖飞机具有长期安全飞行的耀眼记录,在30多个国家落地应用,在此历程中已在城际/岛际通航、低空旅游、物流运输、应急救援、医疗转运、飞行培训、森林灭火、边防巡查等多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其成熟模式完全可在中国市场复制并升级拓展。“中国虽然有着非常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先进的航天技术,但在通航飞机研发制造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家低空经济这一新兴战略的引导下,载人通航蓄势待发,高速增长可期。未来5年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进一步实现现有机型的生产落地,同时不断创新、成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特别是通航载人飞机制造的头部企业。”陈妍强调。

天空实业的布局,正是看中了中国低空经济从核心技术、数字基座到丰富应用场景的完整生态和发展潜力。而像天空实业一样,在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近300家参展企业共同生动展现了低空经济“向上飞行”的蓬勃态势。他们通过硬核技术解决“飞得动”,数字基建确保“飞得稳”,丰富场景验证“飞得值”,合力激活这片曾经的寂静空域,擘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