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已有86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参展参会,许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将举办双边投资促进活动,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的印尼巴塘工业园区管委会将集中展示园区重点项目和建设成果……
投洽时间,精彩纷呈,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将持续深度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十余年来,投洽会搭好桥梁、拉紧纽带,物畅其流、人畅其行,全方位助力扩大多双边经贸务实合作。
十年服务
投资合作量质齐升
“办好投洽会,有利于促进产供链国际合作,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十五届投洽会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
据了解,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成果丰硕。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至2024年年底,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存量达到3700亿美元,占对外投资存量的11.8%。去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509.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9%,占当年我国对外投资总量的26.5%。这些数据印证了“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落地生根,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开放合作的诚意和决心。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引领下,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投洽会的底色。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之际,第二十三届投洽会举办高质量展览展示及论坛活动。主宾国塞尔维亚、卡塔尔在内的众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参会;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成为主宾省;在“全球合作展区”设置“两国双园”特色专区,宣传、展示中印尼、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举办“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发展高层论坛、“丝路电商”政企对话会等活动。
第二十四届投洽会持续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120个参展参会的国家和地区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约占八成。匈牙利作为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欧盟成员国担任主宾国。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贺信提到:匈牙利已经认识到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作用和支持将使欧洲各国市场与中国连接起来,投洽会将为中匈的共同目标提供一个绝佳的平台。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而投洽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生动写照。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投洽会主动融入倡议相关理念,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性世界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平台赋能
企业出海铺设快车道
对于许多中国企业而言,投洽会是他们“闯世界”的重要站点。在这里,他们搭乘上“一带一路”的快车道,书写着一个个互利共赢的出海新故事。盛禾(平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投洽会平台成功在印尼投资建厂。
据介绍,盛禾是一家从事节能设备研发制造及工程服务、新能源行业循环回收再利用研发制造运营服务、新能源材料研发制造为一体的新能源高科技企业。之前,公司主要专注于国内业务,也有一些出海项目如印度的NMP回收系统的设计和安装。
作为国内电池头部企业的长期合作配套商,随着近几年客户的出海计划的布局和实施,盛禾也制定了出海的战略计划,并产生了在印尼投资建厂的想法。
“我们知道出海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所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海外投资的切入点。而投洽会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所以我们去年组团在展会上参观了两天,了解我们出海投资意向国家的详细情况。”公司海外运营部总监陈先生说,展会期间,公司和印尼展区的华夏幸福园区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到该园区为中资企业出海提供了诸多优惠和便利,且也正好有公司需要大小规模的地块。
正是这样的一个契机,大大加快了盛禾的出海计划。“展会回来后,我们就开始了买地、印尼公司注册等一系列操作。”目前公司已成立,地块已经平整完成,设备已整装待发,预计明年的第一季度即可投产。
近年来,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的市场潜力吸引着全球投资者和贸易伙伴的关注。随着众多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布局,中国已成为印尼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之一。在这股合作浪潮中,福建省冲在前沿。
2019年,福建省提出建设中印尼“两国双园”的设想。2023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福州元洪投资区设立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截至目前,中印尼“两国双园”中国园已形成以粮油食品为主导的纺织化纤、轻工机械、能源精化等四大优势产业,2024年在册规上企业112家,其中食品加工类企业42家,规上总产值占比超60%。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福建省,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7月,福建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686.6亿元,占同期全省外贸总值的52.3%,印度尼西亚、越南、巴西是福建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主要进出口伙伴,推动福建省加快进出口市场向多元化发展。
双向奔赴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
投洽会筑桥铺路,助力中企沿着共建“一带一路”扬帆出海;同时也敞开窗口,邀请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时代快车。塞尔维亚因投洽会与厦门结缘,在厦门建立“塞尔维亚之家”,并设立贝尔格莱德‘一带一路’研究院代表处。
塞尔维亚曾在2019年和2023年两次担任投洽会主宾国。2024年,时任塞尔维亚经济部部长(现任副总理)梅萨罗维奇率团参加第二十四届投洽会,进一步推动了塞农食产品在自贸协定框架下出口中国市场。今年6月,中塞自贸协定生效以来的全国首批塞尔维亚“组团进口”农食产品运抵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进入国内市场上架销售。
特汇签国际会展(厦门)有限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桥梁作用。2019年塞尔维亚首次参加投洽会时,其总经理叶世旺承包塞尔维亚国家馆的搭建特装等。从那时起,塞方与特汇签达成深度合作,形成了紧密联系,推动了塞尔维亚产品的“组团”输华。
“去年,中塞自贸协定生效,中国将塞尔维亚葡萄酒、牛肉、坚果、发电机等纳入零关税。而我们刚好有酒类经销的经验,于是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将塞尔维亚酒类等产品进口中国的最好机会。”
有了想法后,特汇签迅速行动,前往塞尔维亚参展,深入了解当地的优质农产品,并成立奇纳供应链(厦门)有限公司,与塞方谈成经销合作。终于,今年6月,首批塞尔维亚“组团进口”农食产品运抵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由奇纳供应链(厦门)有限公司经销至国内市场。
今年,公司还计划邀请塞方的生产企业来厦参访。“我们想逐步把塞尔维亚的其他产品都引入中国,落地厦门,将厦门打造成塞尔维亚的集散中心。”
借力投洽会,特汇签公司牵线搭桥,助推塞尔维亚“塞尔维亚之家”与“一带一路”研究院代表处在厦门落地生根,开启了中塞合作新篇章。
厦门优势
海陆丝路交汇点的独特角色
作为投洽会的永久举办地,厦门凭借其“海丝”与“陆丝”交汇点的独特区位优势,早已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厦门积极开辟“丝路海运”航线,发挥“丝路海运”核心区优势,支持“丝路海运”班轮与中欧班列对接,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过境货物海铁联运。
近几年的投洽会上,丝路海运专区展示“丝路海运”品牌建设成果和联盟成员风采,第七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在9月8日举办,丝路海运已是投洽会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的亮点和特色。
近日,一列载有休闲鞋、服装等货物的中欧(厦门)班列从厦门国际物流港缓缓驶出,标志着我国首条自贸试验区始发的中欧班列开通十周年。据厦门海关统计,十年来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开行1378列,载货12万标箱,货值逾355亿元,货物种类覆盖电子、机械、日用品、生物医药等超千种。
自2015年8月首列开行以来,中欧(厦门)班列已从最初的单一线路扩展至7条线路,辐射1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0多个城市,相比国际海运可缩短10~20天的运输时间,为电子信息、光伏组件等“中国制造”出口欧洲大陆提供了更加高效畅通的物流方案,同时俄罗斯的木材、比利时的聚乙烯等货物也循着铁轨来到中国,实现了双向奔赴的贸易繁荣。
在促进经贸交流方面,厦门市商务局打造“海联会客厅”品牌,通过举办各类专题活动服务厦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去”。自2022年12月创办以来,已举办投资贸易主题活动30余场,覆盖泰国、俄罗斯、阿联酋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精准服务超千家企业,推动经贸项目对接超300项,促成超10亿美元项目签约,已成为厦门深化全球合作、建设高素质创新之城的重要载体。
今年,投洽会组委会与“海联会客厅”品牌联动,共同举办“海联会客厅·走进投洽会”系列经贸活动,走进英国、欧洲、RCEP、非洲、拉美、保加利亚等关键市场,为全球企业搭建高效对接平台,助力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再升级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亮点抢先看
无论是中企“走出去”,还是境外国家“引进来”,往届的丰硕成果,夯实了投洽会深耕“一带一路”的底气与决心。今年,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再升级,将持续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参与度更高、互动性更强、展示成果更多三大特点。
目前,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已经有86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确认参展参会。阿塞拜疆、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组织高级别代表团深度参会,塞尔维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泰国等设立国家馆。
同时,本届投洽会期间将继续举办“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对接交流活动,“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丝路投资”园区开发对接会等活动,深化拓展多领域交流合作,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此外,今年大会进一步丰富了“一带一路”的元素,比如,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专区搭建跨境投资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合作创新发展;丝路海运专区重点展示“丝路海运”品牌建设成果和联盟成员风采;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的印尼巴塘工业园区管委会将集中展示园区重点项目和建设成果。投洽会这个“金钥匙”正不断注入其核心动能,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篇章。(吴广宁 张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