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3日讯(记者 杨秀峰)9月10日至14日,2025年服贸会在首钢园区举办。在环境服务专题展上,几幅画面独特,水面上漂浮着一个个小圆盘的图片格外吸睛,引得观众纷纷好奇这究竟是什么“新物件”。原来,这是水利和环保部门在水质监测领域引入的一项“黑科技”——“水环境侦察兵”。
“‘水环境侦察兵’为水环境治理装上‘智慧之眼’,主要采用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9月13日,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黎明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向记者介绍道。

“水环境侦察兵”由智能终端、AI大数据分析以及配套的大数据系统平台构成,确保7*24小时实时感知水质情况,是赋能水务管理人员业务开展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公园、河道等常见水域,这些“漂浮在水面上的圆盘”之下,是一套完整且强大的水环境监测智能系统。



资料图(受访者提供)
该系统能实时采集十多项水质参数,借助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水务局、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的管理人员提供精准的水质指标具体情况。王黎明说,“别看它体型小巧,却拥有惊人的采集能力,相当于几十平方米水质监测站,真正实现了‘小身材大能量’。”
自 2018 年起,为响应北京加强对重要江河湖泊的水质监测与管理,以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为核心的“水环境侦察兵”设备及配套的水环境大数据智慧监管系统,在北京市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应用。北京市水务局、海淀区水务局、怀柔区水务局、延庆区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携手,在北京市的重要河湖、水库等水域规模化布设水质监测设备,逐步形成高密度水环境监测网络。
与此同时,建立了智能水环境监测动态监管系统,让水务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北京市河湖水质状况,为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举措标志着北京在水务管理智慧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有效提升了水质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王黎明表示,从北京的亲水步道到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水环境侦察兵”就像交通领域的电子眼,通过数据实时感知与联动分析,掌握从源头到末端等各个环节的水环境情况,实现水务管理的效率提升。目前,该模式已应用于长江大保护、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支撑五大流域和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水系统数智化监管,在全国20余个城市进行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