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顾鸿儒
在第138届广交会呈现的诸多亮点中,首次举办的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尤为亮眼。为积极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广交会设置了约3000平方米的对接专区,为外贸企业多元发展架起“金桥”,为服务新发展格局作出“广交贡献”。
对接专区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共同昭示着新趋势——依托广交会的平台优势和国内渠道的精准赋能,外贸企业主动“转场”内销,“墙外开花墙里也香”的精彩故事正在上演。
外贸拓内销 产品扩渠道
10月16日下午,广交会堂会议大厅人声鼎沸。在广交会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某公司业务经理邓敏玉手捧着一款记忆棉枕产品,在京喜平台的采购席位前排起了队。
这是这家企业从事外贸行业50多年来,首次尝试开拓国内市场。上述对接活动,为该企业打开了新市场,为产品扩展了新渠道。
“去年,我们向日本销售了约500万个记忆棉枕,但在国内市场上,我们还缺乏销售经验。”邓敏玉边说边打开手机里存储的50多条产品信息,向京东京喜自营区域招商负责人王来详细介绍。
“三天卖掉几万件库存,您可能不信,但这就是我们助力一家外贸企业创造的内销业绩。”王来随后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接入京东旗下京喜自营平台的“类自营”模式后,一家做了20年外贸的服装企业负责提供产品,运营、物流、售后等环节均由平台承担。产品上架后,仅用三天时间便将数万件库存销售一空。
对转内销外贸产品感兴趣的,不仅有电商平台,还有不少线下商超。
武汉武商超市管理有限公司采购经理肖雷,同样对采购外贸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今年采购了一款外贸鞋,后来成为销售‘爆品’,在湖北60多家门店试销期间,仅一周时间内就补货三次,卖了几千双。”肖雷说。
在肖雷看来,外贸产品受到国内消费者青睐的原因在于其具有较高的质价比。“这款鞋卖129元,品质却能够对标市面300元的产品。这说明国内消费者追求的不是低价,而是高质价比。”
“外贸商品的质价比无可挑剔,特别是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肖雷举例,一款外贸双肩背包首批进货1万多个,依托武商超市在湖北门店精准投放,迅速成为爆款。
成绩单折射出外贸商品的潜力——截至今年9月底,武商超市累计对接398家外贸企业,上架436款商品,销售额近340万元。
广交会赋能 双循环更畅
“广交会是上游生产商、中游经销商和下游渠道商的对接盛会。”肖雷感慨,“在这里不仅能捕捉到行业趋势,还能集中对接优质厂家。”
“我们非常认可广交会搭建的这一高效对接平台,让外贸企业与国内电商平台有机会深入发掘优质产能资源,拓展内销渠道。”淘天集团公共事务南区总经理严佳表示。
王来认为,广交会上的外贸产品具备三大优势——品质过硬、创新性强、供应链完善,这与电商平台需求高度契合。“我们期待借助广交会平台,让更多外贸企业能打开国内市场,实现内外贸发展并举。”
记者采访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意识到,依托广交会的桥梁作用以及对接活动的渠道优势,转战内销市场并非难事。
“我们需要专业人士帮助分析国内市场需求,以及解决售后、渠道等诸多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在本次对接活动现场,我们找到了能提供帮助的合作伙伴。”深圳奇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智琴说。
无独有偶。一位香薰企业的参展商在展位旁根据对接情况飞快地填写着报价单;一位投影仪参展商兜里装着三本产品手册,纸张的边角几乎每页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串电话号码……对接会现场,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参展商们纷纷表示,广交会为他们转战内销市场提供了绝佳契机。
傍晚六点,华灯初上。王来整理着当天收集的名片,手机也在不断闪烁着,许多外贸企业正和他预约接下来的会面;肖雷小心收好桌面上的样品宣传册,准备带回去深入研究,这些产品中或许正“藏”着下一个热销爆款;严佳的包里装着新收集的外贸企业资料,仅一下午,她的微信就新添加了不少参展商好友……
广交会堂外,巨幅“外贸优品拓内销”海报在夕阳中格外醒目。第138届广交会,正成为中国外贸企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纽带和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