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杨凌10月29日消息(记者刘昱 实习记者唐婷)10月29日,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杨凌农高会)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圆满闭幕。为期五天的杨凌农高会,共吸引161万人次来杨凌参观,创近五届新高。
本届杨凌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持续聚焦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命题,设置了展览展示和会议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展览展示方面,分为室内展、田间展、云上展、海外展4个板块,全面展示国内外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在核心种源、农机装备、农业节水、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优秀成果。
会议活动方面,围绕会议论坛、成果发布、投资贸易、赛事评奖板块,举办了2025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2025国际苹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第七届全国农民教育发展论坛、2025乡村振兴论坛、种业创新论坛、第五届世界奶羊产业发展大会等20项重点活动,同期举办其他会议活动40项。
农高会云上平台,线上观展浏览达到1893万人次。中央和省级68家新闻单位的500余名记者驻会报道,全球超千家媒体关注报道。全网各平台累计发布杨凌农高会信息5万条,全网总阅读量6.5亿人次,其中海外总阅读量突破1.5亿人次。
院士专家云集 农业科技策源力彰显
本届农高会将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主线,贯穿展览展示、会议活动全过程、各方面。展会开幕式、种业创新论坛、乡村振兴论坛、未来农业发展大会等活动邀请全国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家,交流探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机制和路径。
第七届杨凌种业创新论坛围绕旱区种业发展、前沿技术攻关进行研讨,邀请10位院士专家分享了种业最新研究成果,国家级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杨凌分中心正式揭牌。乡村振兴论坛邀请“三农”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浙江、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代表,围绕“发展合作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合作经济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新路径、新模式。
2025年农耕文明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聚焦农耕文明智慧传承与当代乡村振兴创新实践深入研讨交流,分享近80项学术成果。第七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深入研讨“十五五”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发布了《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研究报告》及多个典型案例。中国气象局启动“丝路·知天”气象服务平台,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苹果气象服务中心海外基地揭牌,推动农业气象科技跨区域、跨国界应用。杨凌种业展示交易中心、智慧农业装备展示交易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杨凌在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迈出新步伐。为期4天的百名农科专家咨询服务活动,现场接待群众3.5万人次,线下线上解答群众咨询问题1.2万余条。
百余家知名企业单位参展参会
展会通过线下线上融合、馆内馆外结合、国内国外联动的展览模式,全景式展示了国内外1800多家企业的9600多项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室内展总展览面积14万平米,系统设置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展、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展、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展、智慧农机装备展、名特优新产品展、农耕文化展、种子展示交易大市场等展馆(区),集中举办了国家农高区展、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展、种业、智慧农业装备、农业机器人等43个专题展览。
农业农村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北京、上海等31个省(区、市),9个农高区,上合组织国家、非洲国家、荷兰、瑞典等5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机构以及大北农、先正达、中粮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参会。无人化植物工厂、激光农业、智能植保无人机、AI辅助育种系统、智慧灌溉系统、全流程数字化种植平台等一系列全球农业科技前沿水平的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第二届睿抗(杨凌)全球农业机器人应用赛汇聚全国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集中比拼在创新设备、智能感知、机器视觉、无人驾驶、智能采收与控制决策等农业生产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有效推动了农业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加速了智慧农业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约翰迪尔、潍柴雷沃、江苏沃得等200家企业的2800多台(套)农业智能装备、旱区特色产业全程机械、智慧农机等集中亮相。
田间展设置11个综合展示点和13个参观点,涵盖了“现代种业、耕地保护、农业节水、智慧农业、和美乡村、产业富民”等多个主题和内容,集中展示了“五良”集成技术、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旱区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全产业链等高精尖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用全方位、全产业链、场景化方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让农业科技“看得到、摸得着、听得懂、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
云上展聚焦数字赋能,举办“与辉同行”走进农高会、“青耘中国”电商直播、抖音直播百人团、农科专家云上咨询等活动,9800家企业线上参展,利用数字化手段释放农高会农业科技成果展示、销售“长尾效应”,全球观众足不出户线上沉浸式体验农高会。
海外展国内外130余家企业齐聚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集中展示了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农业物联网及果蔬新品种等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产品,推动中国农业科技与标准“走出去”。杨凌农高会常年展—农品汇在本届展会精彩亮相,涵盖供销常年展、苹果常年展、农遗良品展等三大板块,标志着农高会从每年5天展会升级为365天持续开放的新模式,实现了从一年一届的盛会到常态化展销平台的跨越升级。
10余项国际交流合作活动举办
本届农高会成功举办2025年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27个上合组织国家全员亮相,13名外国副部级官员共274名外国重要嘉宾出席相关活动。2025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发布基地建设成果清单及技术成果,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培训学院揭牌成立,进一步深化了农业领域贸易合作。
第十九届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汇聚80余名中外嘉宾,深入探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动态,共同谋划绿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务实举办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局局长高级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产业发展与减贫研修活动、中荷果蔬花卉产业技术交流合作对接会、陕西现代农业对外合作对接会、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推介等10余项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推动中国技术与方案服务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发展与减贫事业。
23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首发首秀
展会期间,举办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权威发布、专题发布等活动20余场次,广泛征集极具引领性、创新性、科技性、实用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等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的最新成果,通过农高会路演发布中心,面向全球进行发布推介,国家“十四五”重点科研项目-无人化植物工厂、玉米新品种“申科甜811”、智能粮仓人形机器人、土芯 2.0土壤剖面多参数传感器等23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首发首秀,对优质小麦品种“西农1155”小麦、高产油菜品种“秦优797”油菜等50项农业“四新”成果进行了权威发布和路演推广。
陕西省政府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粮油作物试验基地建设,助力粮油种业科技创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动现代旱区种业(杨凌)发展基金正式上线,为旱区种业企业提供精准资金支持,赋能种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科院发布了来自全国近百家科研机构、涉农高校和企业,在绿色种植、健康养殖、农业信息化等领域100项具有先进性、适用性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和1000余项优秀科技成果。从462项优秀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中,评选出“后稷特别奖”40项、“后稷奖”120项,发布“农业科技”(后稷奖)产业集群信贷服务方案。发布的《2025中国旱区农业技术发展报告》《2025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推动农业科技和产业、金融紧密结合。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吸引530个优质项目参赛,经多轮评审,18个项目脱颖而出获奖,其中4个项目成功落地杨凌。
服务农业强省建设成效凸显
本届农高会围绕全省8条农业重点产业链,第五届世界奶羊产业发展大会发布我国首个奶绵羊新品种“元生爱特奶绵羊”及奶绵羊育种评分系统平台,达成10亿元羊奶产品产销合作协议,助力奶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14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走进陕西,通过“实地考察+交流洽谈+招商推介+会后考察”等形式开展合作交流,达成多个合作意向。
2025国际苹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吸引中外苹果产业产学研主体深度参与,促成15项技术合作与产销对接项目。农高会倾力打造“农业人才会客厅”,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交流会上,202家企业提供上万岗位,助力农业人才扎根乡土。中国好苹果博览会对全国11大苹果主产区特色果业产业链进行集中展示,促进技术交流、打通农商沟通渠道。
市场化转型效果显著
从2024年开始,农高会坚持走市场化转型之路,与国家部属涉农行业协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引入国内会展领军企业,市场化做好展会活动策划、企业招展、专业观众招引、数字营销等工作。
今年“与辉同行”走进农高会直播推介带货。直播逛馆2.5小时期间同时最高在线超36万人,970万人次线上观看,逛馆直播及主题直播共计销售超108万单产品,总销售额超过5700万。组织举办农高会推介大会、全国农业龙头企业进陕西、千商万户产销对接会暨全国农产品采购商联盟走进杨凌农高会等产业投资促进活动,大会合同签约额258亿元,会期现场交易额2.73亿元,展会收入比去年增长20%以上,会期杨凌及周边住宿、餐饮呈饱和状态,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大力开发转化农高会品牌价值,制作的吉祥物麦宝系列农创产品,深受参会群众喜爱。在各展馆设置一站式服务中心、对接洽谈专区、发布推介区,为企业参展提供产品发布、酒店预订、接机接站、物流运输等15项全流程服务,受到各方好评。
据了解,下一步,陕西杨凌将勇担现代农业“国家队”使命,坚守服务“三农”根本宗旨,持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杨凌农高会办会质量与水平,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服务农业国际合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