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旭颖
当秋日暖阳洒向“四叶草”的流线穹顶,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绽放。本届进博会汇聚155个国家和地区、4108家境外企业,展览面积突破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新高。这场东方之约,不仅刷新了数字纪录,更以一场场签约、一次次握手,书写着“创意无限,共启未来”的生动篇章。
他们共享中国开放的红利
“在进博会,我们不仅把马来西亚的产品卖到中国,更重要的是与全球商机相遇。”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会长吴逸平说。过去七年间,马来西亚有超过180家企业参展进博会,超过700家企业参观,他们在这里找到了通往中国市场的钥匙,更发现了连接全球贸易的枢纽。
随着马来西亚两次担任主宾国并充分利用机制与中国开展多领域合作,进博会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生动注脚。如今,一颗颗金黄饱满的猫山王榴莲实现了从果园到中国超市的“36小时极速达”——从彭亨州百年果园直采,经吉隆坡机场冷链专线运抵上海,通过海关绿色通道“即到即检”。这条“榴莲快线”的诞生,正始于马来西亚鲜食榴莲的进博首秀。
在吴逸平看来,进博会已成为马来西亚企业家学习的课堂和开拓的窗口。“进博会已经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入中国乃至世界市场的‘高效渠道’。进博会上,众多参展商不仅展示了新技术、新产品,还借助直播手段展示进博会盛况,极大扩大了自身影响力。”
尼日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贸易部)副区域投资贸易专员哈桑·穆罕默德(Hassan Mohammed)的办公桌里,整齐收藏着每届进博会的证件。“从首届至今,我们从未缺席。每届参展企业都收获颇丰,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大部分已落地生根。”
进博会的东风,吹到了非洲西部腹地的热带平原,给这片充满热带阳光的土地带来了改变。“参展企业扩大了在尼日利亚的生产规模,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很多劳动者也获得更多收入。”哈桑·穆罕默德说,“今年,在进博会筹备阶段,我们就收到了中国企业的采购意向,特别是对我们的花生。我们这次组织了更多具备供应实力的花生企业参展。”
“进博会为尼日利亚客商创造了进入中国市场发展的通道。通过进博会,我们了解中国市场的特性,掌握在华商业运营模式,优先获取市场准入要求,质量标准及认证程序等信息,将新品引入了中国市场。进博会也为我们提供了与其他国家商界人士互动的机会,没有这个平台,我们很难遇到来自格鲁吉亚、俄罗斯、法国、葡萄牙的人。”哈桑·穆罕默德说。
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陈家妮用“创新、开放、多样性”形容进博会带来的震撼。“首届进博会,加拿大是12个主宾国之一,我们有大量企业参展,并签署了价值超16亿加元的48项协议,这一良好开端延续至今。”
从营养健康产品到冰酒再到母婴用品,加拿大的众多高品质产品都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赢得了中国市场的认可。
陈家妮说,在加拿大,“进博会是一个重要平台”已经成为共识。“当参加进博会的加拿大公司在中国取得成功时,这也意味着,通过参加进博会可以在中国市场发现巨大商机。我们的展览空间一直在扩大,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陈家妮认为,天然健康、绿色科技、创意设计等领域将是加拿大企业进一步利用进博会平台开拓中国市场的重点方向。这些领域不仅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也与中国市场需求高度契合,“它们将推动加中贸易下一阶段的发展”。
从榴莲快线到花生订单,进博会的开放红利正转化为全球贸易的涓涓细流,滋养着无数企业的成长梦想。
他们亲历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在进博会这一全球创新汇聚之地,老友新朋的一次次相聚相约,已成为中国市场开放与企业创新研发双向奔赴的有力见证。
“八年来,我们亲历了进博会持续释放的溢出效应,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达能中国、北亚及大洋区总裁谢伟博(Bruno Chevot)感慨万千,他说,中国是达能全球第二大市场,更是“振新达能”战略开启新篇章、迈向健康与营养未来的重要市场。“我们将以科研创新和先进制造为依托,抓住进博会等开放机遇,用更丰富多元的创新产品、绿色技术和数字化服务,持续赋能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共筑健康美丽中国。”
在谢伟博看来,中国消费者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远超其他市场。“在这里,我们可以快速创新、获取反馈并持续迭代,快速推出最小可行产品(MVP)。全球很少有市场能在生态系统、规模和速度上同时具备这样的优势。我们已经把中国的达能开放科研中心作为这类创新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仅为中国市场开发创新,也希望将这些创新带向全球。”
“进博会是连接中国与世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我们深化开展全球业务带来了丰富的交流与合作机遇。连续八年参展,更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冯氏集团中国区总裁冯裕津说。
本届进博会,冯氏集团展位展示了“消费品供应链展区”“时尚消费品展区”“合作出海策谈区”三大主题板块,聚焦智慧供应链、零售创新与全球化服务等核心能力。
自2020年在进博会发布“创行百年,智链全球,共享繁荣”品牌口号以来,冯氏集团以行业引领者之姿,联合供应链生态伙伴,见证并深度参与全球经贸格局的结构性变迁。面向新阶段,冯氏集团在本届进博会上正式启用焕新口号“创行百年,智链全球,拓海共荣”,加速构建“合作出海”战略联盟,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新征程中开辟可持续增长的新航线。
作为出海服务案例的代表,本届进博会期间,冯氏集团旗下亚洲领先的医疗设备与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利和医疗idsMED与国内创新医疗公司举办签约仪式,助力本土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业务增长。
冯裕津介绍:“今年,我们将全面展示我们构建的开放生态、敏捷的全周期解决方案,以及深耕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能力,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走向全球,以‘拓海’推动增长,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把握全球新机遇。”
“对于欧莱雅来说,世界上没有其他盛会像进博会一样,让我们如此投入其中、全力以赴。”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说道,“进博会始终聚焦全球最前沿的趋势,并汇聚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想法,搭建跨行业的合作桥梁。在进博会,我们得以见证未来‘美’的无限可能。而这一切,正在中国书写。”
过去七年间,欧莱雅充分抓住进博会“溢出效应”,首发了十余个新品牌、数十款美妆科技和数百款新产品,推动“展品变爆品”,不仅让全球新品好物“零时差”来到中国消费者身边,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也以中国的新趋势、新技术、新市场,为全球市场注入创新活力。
今年,欧莱雅携旗下25个品牌参展,带来历届最强“首发”阵容,其中包括3个亚洲首发新品牌——Dr.G蒂迩肌、Miu Miu、植村秀专业美发,4款全球及中国首发美妆科技,和19款首发新产品。
博万尚表示:“我们非常荣幸参与了每一届进博会和虹桥论坛。这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平台,让我们就经济复苏、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议题进行交流。它彰显了中国对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承诺。而这些,正是欧莱雅长期以来受益其中、积极贡献,并与之同频共振的领域。”
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同样是进博会“全勤生”。在其幕僚长詹姆斯·罗伯逊(James Robertson)看来,中国正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进博会就是呈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恒天然在过去超过半世纪里一直在中国稳步发展,进博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客户紧密合作的绝佳机会,也是一个展示和推广的机会——更直观地展示我们的产品如何惠及中国消费者,以及在健康、营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
不断扩大的展位面积、不断攀升的签约数量、不断上新的产品种类,借助进博会这一国际舞台,恒天然与中国市场共享机遇,与进博会共同成长。“在进博会,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中国市场的宝贵见解。过去几年间,我们的管理团队参观进博会后,亲身体会到了中国速度,以及企业如何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数字化环境。”詹姆斯·罗伯逊说。
八载进博,“全勤生”们的坚守与成长,正是中国市场持续开放与企业创新活力双向奔赴的最佳见证。
新技术、新产品,他们看好中国市场
在进博会上,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争相亮相,更多“首发”“首秀”从这里走进中国乃至国际市场,更多深度合作与共赢故事在这里诞生。
对于达能而言,中国市场意味着更多可能。近期,达能在法国正式启用了OneBiome实验室,专注于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健康研究。就在进博会开幕前夕,达能纽迪希亚无锡生产基地扩建项目顺利封顶,未来将大幅提升肠内营养混悬液产能,为临床、康复及长期护理等多场景提供医学营养解决方案。届时,这些产品不仅能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将远销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夯实连通全球的供应链,实现“扎根中国,惠及全球”。
“达能不仅具备全球领先的科研能力,更能够将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前沿营养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也是我们在健康老龄化领域持续保持领先的重要原因。我们的肠道健康研究和相关产品,已在多个国家帮助患者应对重大疾病(如肿瘤等),不仅促进患者康复,也有效减轻了社会医疗负担。我们正积极将这些经验和创新成果引入中国市场,助力中国社会应对老龄化挑战。”谢伟博说道。
据了解,本届进博会上,除了首次亮相进博会、专为中老年肠道健康定制的达能益生系列,达能全新发布了面向肿瘤患者的能全素OMEGA-3癌症专用营养品,以及有助于延缓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智敏捷(Souvenaid)营养补充粉剂。支持术后康复与虚弱人群的能荃力益嘉、促进伤口愈合的能荃舒等产品也同台展出。
谢伟博说:“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中国速度推动全球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更精准的健康营养方案,深化‘中国创造、中国制造’,让科学营养惠及更多中国家庭。”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按摩椅品牌,我们更清楚了解中国家庭的真实需求。基于深刻的消费者洞察,我们积极研发、生产、推广一系列真正好用、好看、好玩的产品给到中国消费者。”OSIM傲胜(中国)华东区总经理暨总部管理林晓慧告诉记者,“结合延保、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我们的顾客群体黏性非常高,也收获了一大波口碑好评。”
“每一款新品的研发推出,都基于我们对不同适用人群长久且深入的洞察。”林晓慧举例道,“对于银发族,我们更注重适老化设计,按摩手法更加温和舒适,操作界面简洁方便,降低使用门槛;针对学生群体,则聚焦颈椎压力与体态问题,以护脊设计提供支撑,适配学习场景;而面向工作人士的研发则关注解决肩颈僵硬、腰肌劳损的问题,强化多场景适配性,实现‘健康与效率同行’。”
连续第七年参展进博会,OSIM傲胜今年也带来了新品——“行走的按摩椅”uErgoh工学天王椅。据了解,该新品搭载了PPG压力监测与AI智能诊断科技,可定制按摩程序;配备V手按摩科技,缓解肌肉僵硬;无线移动+轻量化设计,适配办公、娱乐、创作、学习等多场景。
“这款新品是我们基于当下久坐一族的需求进行研发配置的。市面上大多数工学椅都只能提供支撑功能,但无法缓解因久坐造成的肌肉疲劳、僵硬等问题。我们创新地将工学支撑与专业按摩结合,推出了这款新品。”林晓慧介绍道。
布局全球、深耕中国多年, OSIM傲胜凭借46年的行业积淀精准把握中国消费者的核心健康需求。
近年来,中国的一系列政策推动大健康产业不断发展。今年4月,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壮大新型健康服务业态”“引导健康产业多元发展”“增强银发市场服务能力”等内容。《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将健康器具纳入重点发展领域,持续释放居民健康消费潜力。
林晓慧认为,一系列政策为涵盖按摩保健器具在内的健康产业带来了利好,为品牌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增长预期。“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我们感到非常欣慰,也很振奋。”
对于未来,林晓慧也有更多期待。“如今,按摩椅已从疲劳缓解工具进化为智能健康管理终端,可通过监测生理数据生成报告,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未来,按摩椅行业的想象空间将更加广阔。”
“首先,它将成为更深度的个人健康管家,通过持续学习用户的生理数据,动态调整按摩方案,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比如针对睡眠困扰者,辅以ASMR声效+轻柔按摩手法+5感全方位放松,来帮助实现更好的睡眠。其次,它也能通过联动智能设备同步数据,实现全家健康协同管理。长远来看,按摩椅将通过更加智能的感知技术,专业健康呵护成为生活常态。”林晓慧说。
十三香小龙虾风味和川式青花椒风味的安佳芝士片、面向中国餐饮市场定制的安佳焙易稀奶油……这些并非简单的舶来品,而是恒天然深度拥抱中国市场、以进博会为创新引擎驱动本土化研发的鲜活成果。
“中国消费者总是对新口味和新产品充满兴趣和好奇,这对我们来说是个绝佳的展示机会。”恒天然集团全球餐饮服务业务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周德汉表示,中国市场创新速度非常快,人们每天都能遇到新产品,甚至习惯于每天尝试一个新口味,中国消费者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在这里推广新产品远比其他国家容易。
当然,乐于尝鲜并不意味着忽视品质。在周德汉看来,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产品蕴含的价值,如今人们更希望“吃得好”,“高质量的高端产品,中国消费者非常乐于买单”。
基于这些洞察,恒天然持续加大在中国的创新投入,已在华成立6个应用中心和1个创新中心。最新的应用中心于2024年9月在武汉揭幕,这里研发的新产品覆盖烘焙、餐食、饮料全渠道,以进一步夯实本土化创新能力。
连续第八年参展,“全勤生”生物制药公司赛诺菲这次带来了心血管领域两大创新药阿夫凯泰片和普乐司兰钠注射液的“全球首秀”。
“八年来,赛诺菲与进博会一同见证了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广。进博会让我们更加坚定扎根中国、携手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施旺表示,希望凭借进博会的强大溢出效应,能够持续助力创新成果以“中国速度”从展台走向市场,再走进患者生活,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创新引进与应用上的巨大潜能。
进入中国40余载,赛诺菲深度参与并见证着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如今,赛诺菲在中国拥有从研发、生产制造到商业运营的端到端价值链,包括三家生产基地和四大研发基地,成功引进60余款创新药物和疫苗,覆盖中国前十大致死性疾病中的七种。
“中国有独特的市场需求,本土创新速度极快。因此我们正以更快的创新速度,更聚焦的资源投入,更精简的业务流程,更敏锐的本地洞察来打造基于全球战略的‘中国方案’。中国不仅是我们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更是驱动赛诺菲全球战略的关键力量。”施旺表示。
从首发首秀到深耕本土,进博舞台上的每一次创新亮相,都映射出中国这片热土对全球企业的强大引力与无限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