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炎:北京会展业错过良机后要寻找新定位

2009年05月11日 09:35    来源: 四川在线     中国贸易新闻网
    近年来,北京出现大型展览会外流的现象,展览场地的不足已经制约了北京市展览业的发展。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陈泽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北京展览业发展的现状是多种因素叠加而形成的,展览场地不足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北京展览业要走出现在的困境就要认真审视自己,寻找新的定位。

    错失良机失去原有优势

    陈泽炎指出,当北京原有展览项目正需要扩展的时候,却面临着北京展览场地不足的局面,影响了北京展览业发展的时机。同时,北京市最初对展览业有巨大吸引力的那些因素正在减少,两方面因素的叠加造成了北京一些大的展览项目的外流。这种情况应该引起北京市相关部门的重视,北京市要重新打造自己新的定位和新的吸引力。

    在中国展览业发展初期,因为北京有中央大机关,又是各个协会的所在地,当时的展览会作为一种重大的国际活动,一般都选在北京举办。再加上外汇管制、审批、留购等,使得国内外展商都瞄着首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那时候北京是一个最先锋的地方,北京在展览市场刚刚起步时的确红火了一阵子。

    但是北京的重要位置很快就被上海取代,由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活跃的商业气氛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很多展览会都开始往上海转移。一些展览会一开始在北京办,后来是北京、上海两地轮流举办,再后来重点在上海举办甚至还完全挪到上海举办。

    “在这种情况下,展览馆不足严重制约了北京展览业的发展,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新国展从选址到动工经历了几次周折,再加上土地调控等因素使得新国展没有及时竣工,丧失了很多时机。2008年,北京又赶上奥运会,奥运会期间对大型活动的一些限制,更加促使北京的展览会流到了广州和上海以及北京周边地区。可能奥运会对展览业的负面影响并不大,但和场馆建设等其他因素叠加起来却起到了催化和加速的作用。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是,北京应该重新定位自己。”陈泽炎说。

    寻找新定位打造环渤海经济圈

    陈泽炎指出,要正确认识北京展览业对周边的辐射作用。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的展览业要辐射全国,这是一个大辐射的概念,真正对周边环渤海地区的辐射反而不及上海对长三角和广州对珠三角的辐射作用强,这是北京定位的特点。在环渤海地区的概念中,将来天津会不会成为经济方面的中心,它和北京之间怎么呼应,这样一些战略布局的问题北京在发展会展业时没有完全考虑清楚,或者是没有在此方面加以很好的宣传、定位。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怎样理顺北京的展览业和北京市的展览业是个问题。虽然其他城市也有中央的展览会举办,但是其当地展览业的发展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是北京展览业在发展中应该认识到的。

    对于北京展览业将来的发展方向,陈泽炎指出,现在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制定了规划,把广告宣传展览列入文化创意产业七大板块之一,重新定位了展览业,这是一个新举措,也是展览业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口。另外,要依靠北京“首都经济”的概念,以汽车、IT、生物制药等支柱产业为依据举办相关展览会,发挥区域经济优势。而传统展览项目,除了有特色的能够保留下来,其他的很有可能会向外转。比如说,振威的石油展览会一直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可由于展览规模的不断扩大,想挪到国展举办,但国展中心排不开档期,明年很有可能迁到天津举办。天津本身有石油产业基础,有大港油田,其产业优势很明显,将来石油展很可能在天津定下来,以天津为中心辐射环渤海地区。

    “而对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兴起,大家都认为是继浦东新区后又一个经济发展的亮点,天津正以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为发展目标,而北京将来会继续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目前,天津也在计划建一个新展览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天津和北京之间的呼应很可能形成一个互相依托的京津城市群的概念。届时,展览业也不是北京地区的展览业了,而是京津城市群的展览业。同时夹在其中的还有廊坊,廊坊目前也在积极发挥作用,包括把北京电梯展吸引过去。所以,我觉得北京展览业发展到现在不是单纯的展览馆本身因素的问题,而是多种因素互相叠加产生的复合效应。现在,北京新启动了文化创意产业,另外加上新国展、九华国际会展中心的竣工并投入使用,北京的会展业可能会有个一新局面,毕竟北京作为首都和重要的会展中心之一还是有发展前景的。”陈泽炎讲道。

(责任编辑: 徐晶慧 )

编辑推荐
伦敦举行“变装冬泳”
各地举办圣诞老人联欢
台中举办泰迪熊展
澳门回归15周年气氛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