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6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5月26日,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在北京顺义中德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开幕。本届论坛由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联合欧洲经济参议院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ADWM德国中小企业世界隐形冠军学会、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共同发起,以“联合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国内外政府代表、专家教授、行业领袖、媒体代表等600余人参加。其中,近200名高层级政要、隐形冠军企业和行业机构代表从境外抵京参会,海外嘉宾规模较首届增长近一倍;国内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科研院所、产投基金代表等400余人参与,50余家中德(欧)重点企业现场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
活动现场汇聚来自国家部委、北京市相关部门、顺义区政府领导,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塞浦路斯等驻华使领馆的有关领导,德(欧)政府部门、隐形冠军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代表,德企驻华机构负责人,国内专精特新企业、科研院所、产投基金代表以及海内外媒体。
主旨演讲环节,德国柏林市前市长、德国联邦参议院前主席米夏埃尔?穆勒,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保加利亚能源部部长若琦罗?斯坦科沃,欧盟委员会前外交、贸易专员贝尼塔-费雷罗?瓦尔德纳,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技术应用大学(海布隆)校长尼可?格拉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吴红亮,围绕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小企业跨国合作、友好城市合作、低碳经济生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等话题进行主旨演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联合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共同发布《2025中德隐形冠军企业开放合作报告》。该报告以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等国内对德对欧合作地区作为参考样板,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德(欧)隐形冠军企业在华发展,为中德(欧)地方政府建立对话机制、培育产业链群、实现双向赋能提供思路。
为构建跨境金融与资本合作生态,完善“离岸研发+本地转化”协同机制,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霍学文,北京市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高速,德腾资本副总裁吴越,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岳鹏,北京汽车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培龙,北京京国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金锡共同点亮“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金纽带’”,发布“建设产融信息库”“提升外籍人员便利度”等六项行动内容。“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金纽带’行动”旨在搭建金融资本与产业需求对接平台,促进产融资源深度融合,助力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高质量发展。启动仪式上,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中德智造基地、中德(欧)产业加速基地、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园区首批三个协同案例亮相。
欧洲经济参议院副主席、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执行主席杨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建国,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朱晟,北京市顺义区政府副区长侯颖共同为“北京顺义中德(欧)隐形冠军企业会客厅”项目揭幕。“北京顺义中德(欧)隐形冠军企业会客厅”旨在打造德(欧)隐形冠军企业来华发展“首发站”,依托德国全球市场领导者(世界隐形冠军)峰会资源,构建中德(欧)企业创新成果展示、对接、转化的产业服务平台,以常年性、常态化国际活动为支点,高效对接德(欧)本土企业等国际资源,持续推动企业互访交流与合作。
本届论坛全面提升举办形式,设置“1+5+N”多层次、多内容议程环节,在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外,举办5场专题活动,以及包括“相向而行 投资未来”外资企业闭门会、顺义区“人才领航创享未来”人才专场、顺义区重点场景开放日、中外企业一对一洽谈等在内的N场配套活动,深度打造多个中德(欧)对话场景,立体展示北京市开放包容城市形象及顺义区国际化类海外环境,为中德(欧)政府、园区、机构、企业提供更多面对面交流机会,充分推动中德(欧)参会嘉宾交流互动。
顺义区是首都重点平原新城、国际交往重要门户,依托首都国际机场超级枢纽优势,集聚外资企业近千家,常住外籍人士近万名。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北京市牵头、顺义区具体实施建设的国内首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对德、对欧合作园区,聚焦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主线,集聚德资及关联企业120家,年产业规模超400亿元。
未来,顺义区将以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为窗口,以高水平开放为引擎,持续深化对德、对欧开放合作举措,为德(欧)企业在京、在顺发展打造更多应用对接场景,促进隐形冠军企业和国际机构进一步了解顺义、走进顺义、投资顺义,形成更多以开放促发展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