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国—瑞典贸易投资对接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2025年04月02日 07:36    来源:国际商报   

  本报讯 当地时间3月31日,中国—瑞典贸易投资对接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松、瑞中贸易委员会主席佩尔松出席并致辞。200多位中瑞企业、商协会代表济济一堂,现场气氛热烈。

  凌激表示,中瑞关系源远流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把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中瑞建交75年来,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双方应当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建交初心,深挖科技创新合作潜力,把握绿色转型机遇,将绿色打造成双方合作的底色,共同书写中瑞经贸关系新篇章。

  凌激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变。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中瑞、中欧应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正能量。

  拉尔松、佩尔松表示,瑞典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不仅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市场和生产基地之一,也作为越来越重要的研发中心。瑞方将坚定支持自由贸易,推动瑞中两国企业加强合作,帮助瑞典可持续发展理念、技术和创新成果在华落地,支持中国企业在瑞投资,助力双边经贸合作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有关地方商务部门和产业园区代表进行了现场推介,中瑞双方企业围绕绿色经济、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和贸易服务等领域,分行业开展对接洽谈。

  同一日,“投资中国”瑞典企业圆桌会也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由凌激主持,中国驻瑞典使馆临时代办万德刚出席。阿法拉伐、宜家、沃尔沃等15家企业和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瑞中贸易委员会等2家商协会参会。

  凌激表示,近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明确指出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中国经济韧性强,市场潜力巨大,工业体系完备,创新要素集聚,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对企服务保障,为瑞典企业在内的跨国公司提供优良发展土壤。欢迎瑞典企业扩大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对华投资,与开放的中国同行。

  与会企业代表充分肯定中国政府为外资企业打造开放、高效、便利投资环境所作出的持续努力,纷纷表示看好中国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对华投资合作,为中瑞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白舒婕 李 可)

(责任编辑:王婉莹)

分享到:
35.1K

·热点推荐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1
  • 2
  • 3
  • 4
  • 5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