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场馆谁来管?

2017年06月16日 15: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之前有提到尽快确定管理模式是场馆立项阶段三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不管选择哪种管理模式,都应加快管理团队的介入。通常管理团队至少在筹备开业前15个月就到位。当然,越早介入越能将运营管理的功能需求融入到场馆设计和施工建设中,效果自然更好。那么,如何确定会展场馆的管理模式?

  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来看,会展场馆的管理模式无非三种类型:其一,所有权和管理权高度统一,即投资者自建自营,我国早期的会展场馆以这种模式居多,尤其是政府居于主导的情况下,一般场馆建成后政府拥有产权,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托贸促会或政府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进行经营管理;其二,所有权和管理权部分统一,也可称为带资经营或合资经营,即前期共同投资建设场馆,后期运营管理的权责界定根据各方所拥有的资源与优势而定,但通常都需共同承担投资及管理风险;其三,所有权和管理权完全分离,目前以委托经营和承包经营为代表。

  从管理范围来看,则有两种典型情况:一种是分散管理,即投资方将业务分割成不同板块,交由几个团队共同管理,比如根据业态特点,将会议、展览、酒店、餐饮等,分别交给不同的专业团队来运营管理;另外一种是集中管理,即将会展综合体整体交由一个团队来运营。比如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将会议、展览、餐饮、酒店、写字楼、商业、旅游等多元业态统一委托同一个团队来运营。此外,鉴于会展中心的服务复杂性和劳动密集性,不管是分散管理还是集中管理,都需要把相当一部分职能外包给不同的专业公司,外包内容视场馆特点及当地劳务市场的情况而定,常见的有安保、物业、工程、餐饮等。所以,外包公司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视。

  上述管理模式各有千秋,很难一概而论。但趋势可以预见。会展场馆已经进入了整体开发的城市会展综合体的新时代,场馆功能已经不仅仅是展览展示了,而是融合会展中心、酒店餐饮、商业零售、商务办公、综合娱乐等为一体的城市会展综合体。经营业态的复杂性,客户需求的多样性,服务体验的重要性,已经将场馆的“专业运营”提上日程,并成为中国会展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攻坚课题;加之,会展业市场化步伐在不断加快,政府职能及在会展业的角色已经转变,随之而来,对会展场馆的考量也将逐渐从社会效益向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转变。场馆管理模式和管理质量将面临转型升级,也为未来场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委托管理因此浮出水面并越来越受青睐,北辰会展这几年业务拓展的发展轨迹足以印证这一点。但不可否认目前国内场馆的输出管理模式并不成熟,主要问题存在于管理公司的资质、管理团队的能力等等。选择管理公司也因此更为慎重,在众多考量要素中,一定不要忽视项目的匹配度。一方面是场馆功能布局和业务组合相匹配,会展综合体的布局带来了多元化业态组合,会议、展览、餐饮、酒店、写字楼等等,每一项要求的管理能力不尽相同,因此管理输出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外在的功能和业态要匹配;二是文化理念相匹配,为什么有的知名国际会展公司在本国经营的风生水起,而进入国内场馆后却不尽如人意,其中的文化差异绝对是重量级影响因素,当然,即便是国内合作,也依然存在着文化的融合问题。反观北辰会展与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等场馆的合作,无论在业态组合、配套设施以及企业性质等方面,都属于高度匹配。

  会展场馆的前期立项和投建工作应与后期运营一脉相承,理念相融的前提下,规划效益、资产效益和管理效益才能发挥到最佳。尽早根据项目特点和投资方性质确立管理模式,根据管理模式选择合适的管理团队,并让团队提前介入,如此才会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 杨万熙 )

编辑推荐
伦敦举行“变装冬泳”
各地举办圣诞老人联欢
台中举办泰迪熊展
澳门回归15周年气氛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