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民俗
朝鲜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南北朝鲜人口7000多万,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世界六大语系中,朝鲜语的语系尚未确定。
朝鲜族的居室内过门槛就是平地炕,房子用木板间隔成几个单间。中间是厨房,面积较大,一面是炕,一面是地,锅灶就安在炕边。朝鲜族特别爱清洁、讲卫生、屋内布置干净、美观。朝鲜族崇尚白色,素有“白衣民族”之称。
朝鲜族的饮食具有独特风格,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主食以大米为主,最具民族特色的打糕和冷面。打糕是朝鲜族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招待宾客的主食,就像汉族人吃饺子一样重要。朝鲜族冷面更是别具一格,朝鲜族有正月初四吃冷面的习俗,认为这一吃了长长的冷面能“长命百岁”,故又称“长寿面”。朝鲜族喜欢吃狗肉,特别是三伏喝狗肉汤已成习俗,他们烹调的狗肉和狗肉汤,独具风味,味道鲜美,冬可驱寒,夏可消暑。辣白菜是朝鲜族喜欢食用的泡菜,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味道鲜美,白菜白、辣椒红、姜丝黄、大蒜丝微绿,看上去赏心悦目,诱人食欲;吃一口是酸辣甜咸,越嚼越有滋味,深受各族人民欢迎。
朝鲜族素以讲究礼仪著称,有“东方礼仪之邦”的美誉。
头顶搬运,是朝鲜族妇女的一种独特的劳动习惯。她们从小就学习用头顶东西,长大成人后,便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能。不论是水罐、粮袋、包袱,还是其它什么东西,她们都不用肩挑、背扛或手提,而是放在头上顶着,行走自如。朝鲜族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生活丰富多彩,每当节日来临,到处都能听到古老的伽耶琴、长鼓和洞箫的优美声音,人们穿上艳丽的衣裙压跳板、荡秋千、摔跤等,气氛十分热烈。
朝鲜礼节礼仪
朝鲜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习惯以鞠躬并握手为礼。握手时,或双手,或用右手,可女人一般不与男人握手,只是鞠躬致意。他们崇尚尊老敬老的礼仪传统习惯:一般起床后,子女须向父母问安,远行归来须向父母施跪拜礼;父母外出、回归,子女须迎、送并施礼;若遇年长客人临门时,一般父母要率先向来客施跪拜礼,然后令其子女向客人施跪拜礼,以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朝鲜信仰忌讳
朝鲜人信奉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儒教、道教等。他们崇拜熊,认为熊是本民族的祖先;民间还把虎视为山神;人们又把马看作城陛的象征;把猪看作地神;把狗视为客鬼;把蟒封为财神等等。
朝鲜人对语言词汇中有许多忌讳。因他们的语音文字与中国的文字语音有许多不可分割的联系,故同音字和一词多义的也很多,如:“私”、“师”、“事”、“四”等字同“死”的发音类同,因此,人们对这些都很敏感,许多人还很忌讳,传统上都认为与“死”同音的字语为不吉利的,“4”数也是个预示厄运的数字。他们对“李”字的解释方法也有忌讳。朝鲜人也有李姓,但在解释李字的写法时,绝不要解说为“十八子”李,因在朝鲜语中,“十八子”的读音与一个淫诲的词近似,听起来令人反感,尤其是男子在女人面前,绝不能说这种话,否则会被认为你是有意侮辱人。他们忌讳有人在面前擤鼻涕、吐痰、掏耳朵或衣裳不整。认为这些都是不礼貌的举止。
朝鲜人在饮食上一殷不爱吃羊肉、肥猪肉和鸭子;他们厌油腻;不愿喝清汤;熟菜中不喜欢放醋;不爱吃放糖和带花椒的菜肴。
朝鲜饮食习惯
朝鲜冷面是驰名国内外的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传统民族食品。其中尤以养麦面冷面为著称。一般用牛肉汤或鸡汤,佐以辣白菜、肉片、鸡蛋、黄瓜丝、梨条、葱丝、辣椒、味精、盐等。食用时,先在碗内放少量凉汤与适量面条,再放入佐料,最后再次浇汤。其面条细质韧,汤汁凉爽,酸辣适口。
“饺子汤”是朝鲜民间传统待客食品,是以牛肉熬汤,牛肉、猪肉、豆芽、白菜、洋葱、辣椒、芝麻、香油、酱油等做馅包成大饺子,放入牛肉汤中煮熟。食用时,连汤带饺,放些调料,其味道甚佳。“烤牛肉”是朝鲜民间著名的菜肴。其制作方法是将牛肉切成片,然后用力拍打松软,再放入容器中,并投入各种调料搅拌匀,再浸泡、置放40分钟后,放在烤架上或用烤签串烤,其风味独特深受喜爱。
朝鲜人多受中国和日本的影响,用餐也使用筷子,饮食口味近似我国东北人。在餐具使用方面,朝鲜人有其特殊的习惯,使用饭碗一般因年龄、性别和季节不同各有区别。有专门的男用碗、女用碗、儿童用碗;夏多用瓷碗,冬多用铜碗。他们就餐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泡菜、浓汤及多种调料,是朝鲜人每餐必不可少的食品。
朝鲜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餐具的配用,注重汤的调料。
②口味一般不喜太咸,爱辣、甜、香、蒜味。
③主食以大米为主,面食也是不可缺少的;他们爱吃干饭、打糕和汤饺子、冷面等食品。
④副食爱吃牛肉和瘦猪肉、鸡、水产品、海味品、野味等,尤为偏爱狗肉;蔬菜方面爱吃黄豆芽、蒜苗、茄子、菠菜、蘑菇、卷心菜、萝卜、黄瓜、青椒、蕨菜、葱头和细料等;调味品爱用大酱、海菜、葱、姜、味精、蒜、辣椒、蜂蜜、芝麻、麻油等。
⑤制法对烤、煎、蒸、炸、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⑧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很欣赏于烧鳜鱼、肉丝炒蛋、爽口牛丸、软炸鸡球、椰子炖鸡、油爆虾仁、细粉肉丝、香干绿豆芽、炸虾球、龙服海参、干烧牛肉丝、鱼香油菜苔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对中国的茅台酒极感兴趣,大多数人都爱喝啤酒;饮料喜欢汽水,饭后一般都习惯喝凉白开水或绿茶。
⑨果品喜欢水果,很爱吃梨、桃、石榴、桔子,尤其对苹果更加偏爱;干果喜欢松子、栗子等。
朝鲜民族风俗
朝鲜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勤劳智慧、整洁简朴、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能歌善舞、礼貌待客等优良传统和风俗。
自古以来,朝鲜族便以素服为主要服饰,故有“白衣民族”之美称。不论男女长幼均以白色面料为主制作各式各样的服装。劳动妇女以穿着筒裙为美。年轻妇女则穿着质地华贵、色彩艳丽的长衣裙,幼儿衣裙的袖口处常常配上七彩段、煞是漂亮。
朝鲜族饮食以注重营养、科学为鲜明特点。每逢节日,喜食打糕,冷面和狗肉汤。平素则喜食辣泡菜和各种清淡的风味小菜。朝鲜族善饮,常制作“马戈利”米酒招待亲朋好友。
朝鲜族住房十分考究,传统住房多为木制圆房顶,室内2/3为火炕,辟为三、四小间。室内宽敞整洁,餐具摆放整齐,房屋墙体多为粉刷白灰,十分洁白。
朝鲜族历来重视礼节,以敬老爱幼为习尚。社会交往中对长辈必用敬语,平辈初次见面,也互致问候。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为先、晚辈不与长辈同桌而饮,不并肩而行。尊敬师长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称教师为先生,视教师为尊贵宾客。
朝鲜族十分重视节日习俗。除夕,朝鲜族以特有的方式庆贺,亲朋欢聚一起,相互拜年,食用自制的打糕、米酒和“德固”饼汤。男女老幼举家到户外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此外,还有上元节、寒食节、秋夕节、冬至节等繁多喜庆节日。朝鲜族一向重视儿童,每年“六一”节便举行盛大的欢庆活动,举家参加庆贺。朝鲜族平时也十分注重孩子们的培养,不惜花重金聘请家庭教师,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智力。
朝鲜风俗:饮食
朝鲜族的主食以冷面和米糕见长。盛夏,朝鲜族家家都吃冷面,即使是冬冷面也会得到许多人的青睐。这种冷面是用荞麦粉和淀粉轧成的,有的也用白面或米面。面条压成后,直接放到开水里煮熟,然后用凉水浸凉,捞出后加上牛肉、狗肉、蛋丝、辣椒、芝麻、香油、苹果梨丝等,再浇上一些狗肉汤。吃起来甜里有酸,香里透辣,清凉爽口。
米糕的种类很多,有打糕、切糕、片糕等。打糕是朝鲜族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招待宾客时所不可缺少的主食。打糕,顾名思意,就是用手工打出来的。打糕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先把糯米蒸熟,然后用木棰在木臼里打成糕团,有两人打的,也有一人打的,一般要打上半小时左右,然后取出切成片状,放上小红豆沙面,再蘸上蜂蜜或白糖,吃起来啧啧有味。
米酒,是朝鲜族爱喝的一种饮料。米酒是他们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有客人来访,主人总要端上来一碗自家酿制的米酒。这种酒比黄酒的色稍白一点,而且还略带甜味。不过千万不能贪杯,这种米酒开始喝的时候度数不大,但它却后劲十足。而且和长辈一起喝酒时,要把头移到旁边去喝,切不可面对着长辈举杯饮酒,否则就是对长辈的不尊重。
辣白菜,是朝鲜族最喜欢吃的一种菜,它是冬季的主要副食品。每年冬,大白菜下来后,他们就开始制作辣白菜了。此时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家家都要做,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因为要持续吃到第二年的春。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腻解酒、助消化、增食欲之功效,既是平日家中的常菜,又可以上宴席。因此它倍受欢迎,成了朝鲜族日常饮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与满族的习俗相反,朝鲜族是一个爱吃狗肉的民族。他们认为吃狗肉可以清热解毒。用狗肉来烹制菜肴,是朝鲜族烹饪中的一大特色。
朝鲜新年风俗
朝鲜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匀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朝鲜风情游
凤山假面舞
凤山假面舞是由黄海北道凤山一带流传的假面游戏演变而成的。起初在阴历四月初八,后来在端午节跳,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以盛行,是有剧本的民俗剧的一种艺术形式。凤山假面舞有30多种假面具,如人物和狮子、猿猴等动物,有行者舞、手腕舞、法鼓舞、爱情舞、老僧舞、两班舞、捕盗神将舞、风骚巫婆舞、南极老人舞等。
行者舞是四个穿白长衫、披红袈裟、戴高帽、扮成年轻和尚的人们跳的舞,讽刺年轻和尚不老实,不好好在庙里念经修道,却到街上去跳舞取乐。
手腕舞的舞者是八个扮成黑衫僧的人。他们戴着面目狰狞的红色面具而舞,独舞和群舞相配合。
法鼓舞是退了场的八个黑衫僧拿着长鼓和铜锣,和女艺人出场跳的即兴舞。
爱情舞是一个身着红裳绿袄的女艺人和面戴假面具、头戴斗笠、只穿一件坎肩儿的黑衫僧们跳的即兴舞。
老僧舞、两班舞、捕盗神将舞、风骚巫婆舞,是揭露僧侣的腐败、丑恶和讽刺两班官僚的堕落的表演。
凤山假面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腐败的封建社会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生活和心。
凤仙花染指甲
朝鲜人民自古来就非常喜爱花,所以有关花的民俗也很多。妇女用凤仙花瓣染指甲就是其中之一,16世纪的著名女诗人许兰雪轩在她的诗《凤仙花染指甲》中,就赞赏了用凤仙花瓣染红的指甲的美。
凤仙花一般4月在院子里播种,经精心培育,到6月就开出大红、粉红等各种颜色的美丽花朵。妇女和儿童们就用它的花瓣染指甲。有的在花瓣和叶子里掺和些明矾,捣碎放在指甲上包一段时间,这样颜色杂得更牢。有的还把花瓣晾干备用。
朝鲜文学艺术
在艺术方面,朝鲜文学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文学艺术遗产,并且形成了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乡歌、别曲和时调起源于高丽时期。在李朝后期出现了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文学,例如《春香传》、《沈清传》、《洪杏童传》等名著。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朝鲜文学艺术获得了勃勃生机,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朝鲜的作家和艺术家们创作了许多以革命传统为题材的作品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大量以朝鲜劳动党、朝鲜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祖国统一、历史为题材的小说、戏剧、电影,如长篇小说《血海》、《土地》;短篇小说《燃烧的岛》、《旅伴》、《百日红》等;以及长诗《白头山》、《朝鲜在战斗》等;音乐部门创作出许多歌剧进行演出;深受朝鲜群众欢迎而成为他们广为流行的歌曲。戏剧《红色宣传员》等;电影《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等;电视连续剧《无名英雄》等以及大型音乐舞蹈《光荣之歌》等。朝鲜的杂技表演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在国际演出中也一向得到很高的评价。在国际会演、比赛中,曾多次或奖。朝鲜还十分注意开展群众性的文学艺术活动,培养了大批文学艺术人材,如年青小提琴演奏家文京进等 >>朝鲜各厂矿企业、农场渔村、学校部队都有各种文艺小组,活跃了地方群众的文化生活。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属下有:作家同盟、音乐家同盟、舞蹈家同盟、美术家同盟和摄影家盟。电影艺术部门每年摄制出200多部影片。
朝鲜服饰
服 饰 朝鲜人自古就把麻布、丝绸、苎麻布和棉布用做衣料。各种绸缎被用做高级衣料,春、秋和夏季用甲纱之类薄绸,冬季就用各种缎子做衣料。朝鲜的气候较暖和,以农事为基本的生产活动,住火炕,这些生活条件和环境都对朝鲜衣服的样式发生了影响,而且朝鲜人的体型和喜欢明亮、优雅的民族情趣也对衣服的式样色彩发生了影响,在服饰上,女袄比男袄有曲线美。如领子稍呈圆形,襟和下摆呈弧形衣料的色调与纹样华丽是女装的特色。女袄是短小紧身,裙子则肥而长,看起来很丰盈,这是朝鲜女装的特点。如今裙袄,多穿在节日和假日。朝鲜传统文化
娱 乐 朝鲜民间娱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国时期即有多种娱乐活动在民间广为盛行。在高句丽时期,每年春都在批改年让的乐浪岗进行狩猎赛。温达的故事就是反映当时的风尚的。温达曾在狩猎赛中取胜,遐迩闻名。今,朝鲜人民仍以自古相传的民间娱乐活动方式,欢度自己的节日和休息日。
射 箭 自古以来,朝鲜偏僻的村庄里都建有“扃堂”,年轻人都聚集在这里进行射箭和其他各种比赛活动。位于江西区德兴里的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画有这样的场面:立着五个靶,四人进行策马射箭赛,一旁还画着两个裁判员和一个记分的。过去射箭赛是分成两个组进行的。每人射五箭算一“顺”,射三顺或五顺,以中靶箭的总数来决定胜负。在进行射箭赛时,人们成群结队的来到赛场且歌且舞,为选手鼓劲。选手们依次走进赛场时,一个个都把箭别在腰间,持弓的手紧贴大腿,迈着庄严的步伐。以号角为前奏的乐队则奏着欢迎曲。比赛获胜的一组高歌《叽哗喳》欢呼胜利。比赛取得头一名的选手被授予当年称之为“状元”的称号和奖品,把比赛中输了的一组叫做“芒之”,而且要由他们支付比赛活动的费用。今,射箭依然是朝鲜人民所喜欢的比赛项目之一。现在,比赛分为男、女个人赛和3~6名为一组的团体赛。射距分为男子90米、70米、50米、30米;女子70米、60米、50米、30米。每个选手要在四个射距上各射36根箭,总共要射144根箭。射箭,要进行两次单式赛,并把个人成绩总和成复式赛的成绩。
摔 跤 朝鲜摔跤是有悠久传统的朝鲜人民固有的比赛游戏之一。朝鲜摔跤,由系了腿绳的两个人相对弯腰,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左手抓住对方的腿绳,较量谁先把对手摔倒。摔跤能培养人的刚毅的斗志、敏捷的动作、奇妙的解数。过去,摔跤于每年春、夏、秋季在全国进行。今,在朝鲜首都和全国各地,每到节日,都把摔跤列为有趣的民族体育比赛项目,分60公斤以下、70公斤以下、80公斤以下、80公斤以上和体重不限等各重量级进行。摔跤选手们,根据严格的比赛规则,右大腿上分别系上红腿绳或绿腿绳,在以划成直径10米的圆圈的摔跤场里,较量力气和技术。比赛一场的时间是5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赛3场分胜负。摔跤有个人赛、团体赛和淘汰赛。在淘汰赛中获得冠军的选手被奖予一头牛,牛头上挂着花圈,以示祝贺;获得等级的选手则被奖予猪、羊等各种家畜。
拔 河 拔河是有悠久传统的朝鲜人民的集体比赛项目。因为拔河有很多人参加,所以要准备一种专用绳子,这已成了习惯。拔河时,在离中间界线左右5或6米的地方各划上一条决胜线,把对方拉过自己一方决胜线的,就算赢。拔河是用一条绳,把全体成员的意志和力量合成一股绳的很好的比赛项目。过去,先由12~15岁的孩子们进行拔河比赛。阴历年开始的各种游戏比赛,一到正月十五就要进行最后的决赛,同时进行成人的拔河比赛。今,拔河已是广为流传很受欢迎的比赛项目之一。并在朝鲜的幼儿园、学校、公园和体育场进行,它已成为朝鲜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体育和游戏项目。
秋 千 过去,朝鲜曾有多种专由妇女从事的比赛娱乐活动,其中流传至今的,主要有秋千和跳板。秋千有两种裁判方式,一种是把铃铛悬挂在秋千的前方某一高处,让荡秋千的人踢它;另一种是把标上尺寸绳子系在秋千的踏板上,衡量秋千达到的高度。二者都是以高取胜。各地的荡秋千活动,多在端午节和其他节日里进行。今的秋千架,高11米,左右两个柱子之间距离,上端高2米,下脚3.5米。柱子上搭有两条横杆。铃铛架和裁判台设在一起。组织秋千比赛时,先根据选手们的能力安上铃铛,然后从最初的位置1米、50厘米、20厘米的足见提高铃铛的高度。秋千比赛时,如达到指定高度,可以打两次,但如果两次都不能提到铃铛,就不能参加第二轮比赛。名次,根据荡秋千的时间和悠荡的次数,踢到的铃铛高度来评定。
跳 板 朝鲜妇女所喜爱的一种比赛性的娱乐活动,流传很广。自古相传“正月踩跳板,刺不扎脚板”,用以鼓励人们参加跳板活动。每到节日,姑娘和年轻媳妇们自不必说,连小孩和中年妇女也都穿上新衣服跳跳板,显示他们轻盈的身姿。跳板有很多花样:跳上去身子转一圈儿再落下来的、跳上去把两脚向前后或两旁甩动后落下来的、跳上去把腰向后闪一下再落下来的、在跳板上和着民歌的节拍做出有节奏的动作等等。今,跳板比赛活动更是遍及城乡。跳板比赛的方法有:直立跳、轮班跳、花样跳,每次跳两分钟。直立跳由两个人比赛,在两分钟内平均高度达到2.3米,就可以得10分,如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递减分数。轮班跳由四人分成两组进行。一个组里的两人轮换着跳,在两分钟内跳24回,平均高度达到2米以上,就可以得10分。若没达到这个标准就递减分数。花样跳,就是要手拿扇子或小鼓、手绢、腰带、藤圈等刀具在跳板上耍花样。在两分钟内,平均高度达到1.5米就得3分,花样动作次数达到标准就得5分,技巧的难度达到标准就得2分。如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就按着程度扣分。比赛以个人赛和团体赛形式进行。发生下列情况则扣分:没能跳完规定的时间;两脚或一脚触地;动作中断或没能稳住身子;道具失手落地。跳板用有弹力的木材来制作。长4.5~5米,宽35~40厘米,中间的支架高30~35厘米。平
壤杂技团演员的跳板表演,已经成为了高超的技巧同民族的情调和谐的结合起来的杂技艺术不仅为朝鲜人民所喜爱,而且也博得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尤 茨 尤茨是妇女们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它是根据玩尤茨的木块掷出的分数走棋子的。用来玩尤茨的器具因地而异。用的较多的是“木条尤茨”、“栗子尤茨”、“豆瓣尤茨”。“木条尤茨”是把约一搾长的圆木条劈成两半做成的,须有4根。“栗子尤茨”是用有小拇指粗的长2~3厘米的小木块做成的,因为大小与栗子相似而得名。“豆瓣尤茨”则是用云豆瓣做成的。这种游戏是按掷出的木块或豆瓣几扑几翻获得分数的。这些分数又都有一定名称。玩这种游戏须有四根尤茨木条、“栗子”和三个棋子及标着29步数的尤茨盘。接着按投掷的尤茨木条所的的分数走棋子,谁先把3个棋子走完就算谁赢。(来源: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官方网站)
(责任编辑:徐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