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剧场办起展览配合舞台演出,从而让观众了解一个院团、了解一种艺术样式,这样的“艺展合一”正不断出现在申城的剧场之中
■本报记者 宣晶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带来的短篇精选“舞夜巴黎”日前在上海大剧院演出,剧院一楼艺术长廊同时举办“传奇与杰作”特展,收录了舞团16位“明星舞者”和12部最佳保留剧目的图像资料。趁着世界名团“驻留”申城的难得机会,上海大剧院还安排了“演前谈”“对话大师”“大师工作坊”等艺术体验和美育活动,给上海艺术爱好者带来难得的互动交流机会。
如今,看展与观演并行的“打卡”方式,已经成为艺术爱好者的“心头好”。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期间,芭蕾舞剧《敦煌》尝试“艺展合一”理念,以主题展的形式传递舞剧背后的“敦煌精神”。作为艺术服务的一种拓展,“艺展合一”在业内人士看来是舞台的延伸,让观众可以更深入了解表演、音乐、舞美等艺术知识,体验多维度的文化氛围。一些世界级著名剧院甚至拥有自己的剧院艺术博物馆,可见“艺展合一”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延伸舞台艺术,把展览搬进剧场空间
“传奇与杰作”特展中,演出、展览与讲座、课程等体验性美育活动结合,是上海大剧院在“艺展合一”策划上的亮点。通过展览和艺术教育、艺术交流等渠道的推广,大剧院不仅增加了观众来源,也增加了观众群体黏度。
前不久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出的中央芭蕾舞团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也同期推出过“芭蕾在中国”主题展。通过实物和图片集中展示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芭蕾从萌芽到发展的历程,其中就包括《红色娘子军》《天鹅湖》的六套演出服饰。
“芭蕾在中国”是东艺“艺展合一”新模式的初体验。据悉,在即将到来的演出季,东艺还将围绕装置艺术作品,把一座小型美术馆搬进剧场,以复古风画作的方式推介年度最佳演出。“未来剧院不仅是演出的场所,也将逐步策划各类画展、雕塑展、摄影展,成为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平台。”东艺品牌部经理顾圣音告诉记者,观众来到剧场等待演出开幕时,除了翻看节目册、购买衍生产品外,还可以看到精彩的艺术展览,复合型的展演会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考验剧场运营策划,也需要城市服务配合
从单一功能的剧院向表演艺术中心乃至文化艺术中心转型,是世界大型剧院的发展趋势。
记者了解到,首尔艺术中心的主要建筑物就包括歌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和书法艺术博物馆。每年,首尔艺术中心会举行千场音乐会、戏曲表演、舞蹈表演,以及超过100个展览和教育活动。英国皇家歌剧院、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世界著名剧院,也都在有限的空间内专门设置了自己的剧院艺术博物馆。
由于历史原因,世界上许多古老的剧院都遇到了空间不足的问题,而我国新近建造的许多剧院具备宽敞的公共空间。如何利用“后发优势”,通过“艺展合一”为观众介绍相关知识,多维度传播表演艺术,是每家大型剧院都需面对的课题。
北京国家大剧院正举办“传承的温度——戏剧服装作品展”,许多艺术爱好者为此专程走进剧场。据悉,国家大剧院建院以来,每年举办的展览数量平均在36个左右,其中大型展览数量达14个。
通过“艺展合一”“展演讲融合”等方式,形成特色鲜明的艺术展览核心,是否能成为我国大型剧院多元多维发展的一种路径,值得业界关注和思考。业内人士表示,要让剧院成为多元艺术中心,不仅需要剧院本身提高运营管理和策划能力,相关的交通、餐饮等城市配套服务需要同步跟上,才能培育出去剧场看展览的文化消费习惯。
(责任编辑: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