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滚动 > 正文

会展业重启的“按键”在哪里?

2020年03月30日 17:2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复工复产促销费,受新冠肺炎疫情打击最大是现代服务行业,而其中的会展业一直在暂停状态,如何使这个事关国际贸易、产业和区域发展的“经贸平台”重启重振?结合近期会展业内的相关论述,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会展业重启的最大难度是什么?

  对于会展企业这种轻资产企业而言,自收自吃、举办会展活动是其核心或重要业务,不办展办会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业务停滞时间太长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面临倒闭的风险。当前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会展场馆相继解封开业,但大型会展活动何时启动还没有明确,场馆虚位以待,会展企业翘首以盼,展商仍在观望。

  从现在国内疫情防控的形势看,疫情总体上基本得到控制,但现在随着境外疫情爆发,旅居者回流,输入型疫情传播依然形势严峻。在没有非常明朗的疫情控制局面前提下,政府不会轻易出台会展等大型活动的重启指令。不过应该提到的是,即使政府发布了会展活动的重启指令,但由于会展产业链条较长,涉及上中下游行业企业来源复杂,加上人们心理上对疫情的恐惧和隔离的压力需要时间平复,因此受此次疫情冲击很多企业很难在短时期内恢复元气,迅速组织起大规模的会展活动难度非常大。

  政府扶持政策对会展业重振的作用?

  现在业内关注度最高的就是政府出台政策应对会展业疫情损失的问题。按照产业归属,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只是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产业占比相对较小,因此国家不会对会展产业特殊对待和制定精准的针对性扶持政策,不仅现在不会,未来较长时期也不会。只能是面向全行业的普惠性措施,如反退失业保险金、延迟缴纳社保、下调最低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费率、减免部分企业应缴税费、下调利率、租金减免和财政贴息等,姑且不说这些政策能否及时落地,即使能够贯彻执行对中小微会展企业来说作用也不是十分明显。

  从中观层面看,全国各地的会展行业主管部门的会展扶奖补贴政策,如会展办、贸促会、博览局、商务厅(局)等,作为行业直管部门,出台的会展产业扶持政策要有含金量和指向性。例如3月17日南京市贸促会(会展办)和南京市财政局联合发文出台《2020年度南京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通知》,对在宁落地举办的会展活动进行专项补贴,惠及组展组会企业、行业协会、场馆以及相关社会机构。南京模式在全国其他省市会陆续出台,这对提振各地会展行业信心会发挥实际作用。

  从微观层面看,是会展相关企业的利用国家各级部门出台的扶持政策开展自救问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次不可预测的大型社会公众危机,属于系统性突发风险,也属于企业运营风险的一部分。虽然我们不希望其发生,但也应该将其纳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当中。会展企业是在“哀鸿遍野”中被动等待救济,还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赢取一线生机,是当下会展企业管理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所谓“危机”一定是“危中有机”,企业单一的业务结构打破重组,结合线上资源拓展业务领域,提炼企业优势资源向业内进行智慧输出,使政府购买服务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疫情影响下整个实体经济都受到重创亟待恢复,而且会展对于产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基于这种形式,国家是否可以适当放宽对办会的限制,在保证会展质量和有效监督前提下,鼓励政府参与会展主办、鼓励政府领导出席开幕式和相关论坛,提升会展项目的公信力,支持会展业重振。在2012年12月4日,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其中第二条就是“节俭办会”,对举办会议活动进行严格管控,在8年中对于“反腐倡廉”和“四风建设”取得了实效。但“世异则事异,事变则备变”,在当前特殊时期能否特事特办,进行“临时约法”,适当放宽对会议的约束,延长会议产业链条,使会议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增加收入,如餐饮业、旅游业、广告业、零售业、娱乐业、酒店业、交通运输业、物流业等,充分发挥会议产业的行业拉动作用,实现产业增值,真正践行的“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的发展理念。

  所以,不同层面的扶持政策确实对会展产业应对疫情打击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离会展业“重振”还有很大差距,会展企业不能过度依赖政府的救助措施,而是应该利用政府相关的政策积极开展企业自救和联合互助,抱团取暖。行业协会要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做好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组织专业人士对会展从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业务拓展培训,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会展业重启的“按键”是会议?

  众所周知,会展产业结构多元,核心形式是会议和展览。所以会议展览活动如果不能恢复,会展业的“重启”就是一句空话。从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来看,4月中旬之前展览业不会有明显启动的迹象。原定4月15日开幕的第127届广交会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如期举办。如果说会展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那么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就是中国会展产业的“风向标”,其对全国会展产业的引领作用非常明显,127届广交会的举办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会展业全面重启的信号。

  广交会延期时日尚待确定,但2020春季全球高端食品展(全食展)已经高调官宣4月23-25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该展会面积2.6万平方米,预计展商350余家,重要嘉宾200余人,参观观众35000人次,同期还伴有论坛、发布会、美食季等相关活动。按体量来讲这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展会活动,但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就是会展业正在局部回暖。实际上这也是会展产业相关的内容产业的助推作用,是实体经济渴求市场复苏的强烈信号。

  相较展览领域的活跃态势,会议产业目前还未见明显动作,线下的会议论坛等活动还处于暂停阶段。虽然疫情期间线上视频会议非常活跃,但也只是线下会议功能的一种补充,无法取代线下会议的行业影响力和产业拉动优势。因为会议活动的组织难度相对于展览活动要小很多,受众来源和会议规模也更加容易控制,所以在新冠疫情语境下会议活动或可率先重启。尝试50-200人规模的线下中型会议或论坛,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目的地可以选择疫情程度较轻且清零时间较长的地区和城市。在安全前提下举行实体会议,既能够提振行业信心,也可以释放会展业率先恢复的讯号,因此会议活动更适合成为会展业重启的“按键”。

  线上会展算不算会展?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止到今年2-4月份,全国的展览业损失已经达到2000亿元以上,会议业损失几乎也等同于这个数字。这个统计数字指的都是线下会展活动。那么这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线上会展到底算不算会展?如果算,却没有被列入统计范畴,如果不算,那所谓线上会展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受疫情制约,线下会展活动全面停摆,于是线上会展活动尤其是线上会议变得十分活跃,已成为会展的全新形式。线上会展也还会产生利润,如果纳入会展统计口径的话,会展业的损失额度就应该大大缩减,因为线上会展收益可以抵消一部分会展产业损失。但问题是并没有,那究竟原因是因为什么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并与传统产业的不断嫁接,形成了各种互联网经济模式。线上会展的概念也被提出和普及,甚至有被鼓吹逐渐取代实体会展的趋势。不能否认互联网在会展项目运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互联网目前与会展活动的主体功能还是有局限性的。线下实体会展为什么受欢迎?是因为其不仅仅是一种B2B、B2C或B2B2C的商业贸易行为,更是一种面对面的互动体验和在场社交行为。最为重要的是会展的产业链条很长,上下游之间可以嵌入众多产业内容,也就是对周边产业巨大的拉动作用。而线上会展折叠并大大缩短了这个产业链条,只是实现了B2B、B2C或B2B2C的功能,虽然也会产生经济效益,但是社会效益、人文功能、产业拉动功能都无法实现。线上会展更准确地说应该叫做会展线上环节,它是线下会展的功能补充或者叫服务手段。当然这并不是说线上做不了活动,互联网作为重要的线上平台有很多与之相契合的活动形式,但就会展产业特点来说线上会展也是会展的论断还为时尚早。

  作者:李中闯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艺术学院会展系主任,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会展专业带头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会展业协会副会长,长春市会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傅云鹏)

分享到:
35.1K
微信截图_20230830144859_副本.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