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滚动 > 正文

储祥银:会展业在双循环格局中的使命与担当

2020年10月13日 17:2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5月14日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23日,中央领导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经济界委员时指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养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构建,到逐步形成,再到加快形成,证明了中央对双循环发展格局建设的重视和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双循环格局的本质特征 

  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不仅体现了发展战略转型的内涵,也适应了国内基础条件和国际环境变化的时代特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不断演化的反映。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实质是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百年宏伟蓝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国内循环为主不是对国际循环的排斥,双循环格局的关键不是内外,而在于循环,在于通过国内、国际循环,物畅其流,货畅其通,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通畅,国家产业安全、经济安全不受制于人,发展有保障。从宏观上看,双循环是要保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社会再生产循环运转正常、通畅、无阻碍,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果,解决好人们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从中观上看,解决好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科学与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之间的协调均衡,实现良性循环;微观上,则要解决好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贯通循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通畅。产业链和供应链是构建双循环的核心,是链接双循环的纽带,是推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力量。 

  双循环的主要任务 

  在产业发展上,中央提出“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通过双循环进一步巩固中国世界制造中心、供应链中心地位,逐步发展成为创新与创造中心;一方面,加强自主创新补足产业链短板,利用我们战略腾挪空间大的特点,鼓励产业中西部梯度转移,国内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针对国内经济循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建立更加协调的区域经济体系;努力建设高质量的价值链;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循环体系;构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体系。在促进国际循环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要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经济全球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双循环格局建设构想 

  首先,通过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深化制度性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更多、更好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产业资本和原材料投入,优化、完善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更好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为我发展服务;其次,抓住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盟等周边国家转移的机遇,推动国内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产业链两端升级,并向东盟国家提供原料、设备、技术,构建“中国—东盟”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加强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的合作,构建以电子信息为主的东亚高技术产业链;发挥我国钢铁、有色、石化、机械等重化工业的性价比优势,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利用沿线国家资源和市场,构建资本密集型产业链;支持中西部地区精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大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环境等政策倾斜力度,打造成本洼地,培育一批新兴的制造业基地,构建“东部设计—中西部加工”产业链。 

  中国会展业之使命 

  提高站位,增强推进会展业复业复苏复兴的自觉性 

  会展活动是推进国家战略、促进投资贸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文化体育交流、拉动消费、丰富居民生活的重要平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会展是主体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桥梁,是传播新理念,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促进交易和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进步的重要平台。会展产业链长,涉及会展场馆、工程设计、服务接待、酒店餐饮、物流运输、广告传媒等众多领域,活动项目一旦取消或者缩减规模,将危及到整个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会展活动还被誉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助推器”,会展活动因疫情影响而停办、延期、取消,不仅自身损失惨重,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及人民正常生活都产生极大影响。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条件下,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会展活动有序恢复,促进会展业复业、复苏、复兴,不仅有利于增强会展行业发展信心,稳定会展产业链就业,保障会展企业正常运转;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振经济信心,疏通投资、贸易、消费通道,助推国民经济的全面复苏和居民日常生活的正常化;对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融入产业,增强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运转的使命感 

  会展作为平台和桥梁,紧密联系着供给和需求两端,一头系着生产,一头牵着市场,对于信息传播、市场营造、技术推广和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会展活动的组织,将产品、服务、技术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将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生产者,为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流搭建平台,为生产更多、更好切合市场需要的商品、服务和技术提供依据; 

  第二,通过会展活动策划与组织,人为地打造一个商品、技术、服务交易市场,营造市场氛围,将散布于不同时点、区位的交易机会集中起来,扩大市场规模; 

  第三,通过会展活动安排,将产品、服务发展和技术进步信息传导给业内同行,促进产业合作与进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进程,助推产业升级; 

  第四,通过会展平台,汇聚发展要素,通过最新技术、产品展示和最新思想、理念、信息交流,加快生产要素流动、新技术推广和生产效率提高,引领产业发展,催生新兴产业,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为会展举办国家、地区、城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环境改善作出贡献。双循环格局构建过程中,产业链和供应链是构建双循环的核心,是链接双循环的纽带,是推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力量。中国会展业要深入产业、融入产业,研究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研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痛点和难点,利用自己渠道优势、客户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汇聚各类发展要素,为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信息传递、市场扩大、产品升级服务,为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为双循环中国产业链重构、供应链再建和价值链提升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贡献。 

  创新服务,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提高会展服务效能效率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18日会议要求“创新招商引资、展会服务模式”。商务部办公厅4月13日“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 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展会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业态模式创新,加快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中国会展行业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站在时代和发展的高度看待会展服务模式创新,拥抱互联网,拥抱新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采用最新技术手段,推动信息共享,促进供需匹配,提升互动体验,实现展会管理、服务智慧化,信息利用智慧化;拓展会展服务领域,延伸会展服务手段,提高会展服务效率,实现管理与互动升级,让会展更具粘性,提高会展整体质量和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目标受众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客户需要,量身打造,提供精准定制服务;了解展会供给、需求双方交易、项目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交易服务,开展网上配对,增强交易合作匹配度,提高展会实际交易成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展会跟踪服务体系,实现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智慧化;利用网络系统,推进展会流程程式化、智能化、规范化和管理自动化;应用最新二维码签到、移动互联网LBS、人脸识别技术 改造、提升现场服务;应用3D技术、直播互动、VR、AR、MR等再造展会现场(ZR),让用户全景感受展会氛围和认知展会品牌和企业;建设经济有效、自由方便、快速准确,具有极强互动性的网络平台,加强展前、展中、展后服务全过程管理,实现主办方、参展商、服务商和观众的互动体验和信息共享,实现多方共赢;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推广使用O2O2O,提供线上线下展示、交易,线上线下金融、物流服务,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大力推进展会业态创新,充分运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云展览”,开展“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努力推进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双轮驱动会展创新发展新模式。 

  (作者:储祥银,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责任编辑:王俊杰)

分享到:
35.1K
微信截图_20230830144859_副本.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