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滚动 > 正文

会展业:当下最需稳定和提振展商观众信心

2021年08月17日 17: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源起南京禄口机场事件波及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造成大部分城市会展再次按下暂停键,这是自去年疫情发生以来,第二次全国性行业生存受阻。即使年初和夏初的北京、石家庄、成都、广州、深圳等局地疫情出现,但仍未像去年2月那样对整个行业产生断崖式冲击。  

  面对新一轮变异病毒的影响,会展业的存续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情况,各展会主办方及其城市公共管理尝试采取了哪些新举措,以及给未来复展管理服务提供启发和借鉴,平衡好“双统筹”工作;在短期内尚未能彻底清除病毒的防疫常态化下,如何保障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会展业健康稳定发展?为此,广东组展协会日前邀请了包括广州佳美、讯展、鸿威、科展、新之联等20家知名主办机构,以“防疫常态化下,政府、行业和会展企业的角色担当”为主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它山之石,可否拿来作为行业常态化保障手段  

  起于5月下旬、波及华南地区的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让广东地区多地展会延期。面对再次疫情大考,广州、深圳在会展公共管理协调方面做了突破,充分尊重展会主办方停办或延期展会的意见,强化做好各类保障工作,而非一纸公文叫停。因为叫停再复展或将是一个 艰难的程序问题。根据有关标准,包括广州、佛山、深圳、东莞等出现疫情的城市相继归零降为低风险区,以广州建博会和深圳车展为标志,华南会展时隔2个月后全面重启。时至8月8日,因全国其他地区疫情局势严峻,华南区会展再度停摆。据广州市商务局统计,自7月17日至8月8日,本轮复展共23天,举办展览19场,合计面积80.8万平方米,参展观展人员92万人次。  

  本轮疫情发生后,各地严阵以待,在尚未全国蔓延阶段,部分展会相继举办,但管控越来越严格。7月3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19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为确保安全,展会防疫级别提升,除按预约的指定时间入场、延长开展时间等方式降低观展密度,出示健康码、身份证等外,所有人员须持有48小时以内上海本地核酸检测机构出具的阴性证明。健康码为红色或黄色,以及于14天内到达或途径包含中高风险城市的人员,将无法入场。此外,展会主办方与地方街道合作,在展馆内增设免费新冠疫苗接种服务。  

  紧接着,东盟博览会秘书处于7月29日发布重要提醒,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21年9月10日至13日举行,按照东博会新冠疫情防控要求,所有进馆人员(包括:参展参会人员、布展施工人员、所有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等)原则上于初次进馆前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有接种禁忌的除外。进馆应持全程接种报告或电子证明。  

  8月4日,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发布紧急通知:将于9月8日至11日举办的第21届投洽会相关人员(包括:组委会工作人员、参展参会人员、布撤展施工人员、场馆工作人员、媒体记者和志愿者等)须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方可进场。  

  由此我们观察到这样几个现象:一是总体来说,今后展会防疫管控,除戴口罩、测温、验码、保持距离、分时分流进场、场馆定时消杀和重点部位区域(如门禁、洗手间等)实时消杀等措施外,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全程新冠疫苗接种是否会成为办展保障的标配?二是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提供是否将以属地为准?记得有关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为广州“5.21”变异病毒发生时采取的硬性措施,即离穗离粤须持该证明方可,有效切断了病毒可能造成的离境蔓延。后各地援用此标准(低风险城市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客人一般要求48或72小时核酸证明),但从未有人员抵达目的地以属地检测为准的要求。不知是地方规定还是技术层面未能打通所致。三是政府展防疫管控增加的全程新冠疫苗接种是否可拿来为商展所用?一旦采用将会对展商、观众和主办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对会展业产生新的影响  

  本次参与研讨的20家会展主办机构,有“5.21”广州疫情之前顺利办展的单位,有7月中旬复展后仓促办展的机构,还有一些因疫情延期举办的公司。大家“现身说法”,道不尽种种酸甜苦辣咸。  

  从对会展业的冲击来说,本轮疫情最大特点是反复性,多点发生,造成办展时断时续,这一特点对于广东会展而言尤为突出。由此产生负面影响在于,一是会展企业现金流受阻。2020年疫情“熔断”了开春之际的展会,后来因国际疫情蔓延,使得展会延期时间变长,但二三月延期或停办的是2019年底已确定的展会,大多参展款项已收。而今不同的是,当五六月份正值展会旺季“收割”之际,华南地区变异毒株发生,加上去年打乱的会展节奏,很多展商选择观望,甚而“捂紧了钱包”,如同夏初的洪水淹没了成熟的金色麦田……  

  二是行业根基或将受到冲击。去年春末夏初期间,企业对疫情预期较为积极,相信“野百合春天”也必将到来。期间创新或融合了线上展览方式,不仅“云知道”,更坚定产业经济发展“逃不出会展的牢”,疫情尚未对展会本身或行业产生最为根本性冲击。本轮疫情虽未波及全国,但31个省市先后发文“非必要不离境”,使得即使政府不叫停展会,也难以形成人员流动,说白了苦于“没人来”。面积和观众缩水在所难免,华南七月复展后,再难重现春季人气爆棚的壮观景象。从当前实际来看,全球病毒的彻底清除尚需时日,未来时不时冒个泡,会展被打断也将成为常态,时间一久,企业将不得不转身寻求更为稳定的品牌和营销拓展渠道,会展将为新的平台手段所置换,不再是路径依存度最高的载体,届时整个会展产业链的根基将受到动摇:展商和观众去哪儿了?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去年夏季已露出端倪,当主办持续沟通维护客观关系时,发现一些参展企业流失不在了,原因各异,生存为主因。  

  三是考量了会展城市服务行业的智慧和魄力。如本文开头所述,广州、深圳疫情发生后,政府应对和服务会展的方式悄然转变,不再轻易“一刀切”叫停,而是引导企业延期,帮助协调展会排期,最大限度尊重了市场主体的意愿,与此同时,强化现场防疫保障意识和措施。至于本轮疫情再燃,8月8日广州防控指挥中心发布的“广州暂缓或延期举办多城市人员来穗参加的大型活动”,与其说是重申规范,毋宁说是政治表态,暗含着对市场主体和行业的呵护。深圳同样以两个展馆所在的福田和宝安区发布通知,市级层面不下达指令。  

  “双统筹”下,如何让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常态化,是非常时期国家确立的战略指导准则。诚然,会展作为商贸平台,之于国计民生直接关联度不强,远没有实体经济或商超、地铁等与国家、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程度密切,多一场少一场展会,看似影响不大,这也是一遇“打雷下雨”,立马叫停会展的由来。但从另一方面,会展有其自身的存在特点和价值功能,一定角度来看,会展与大型群众性集会活动表征不同,其主要构成要素,即展商和观众大多基于一定的商务目的在一定空间内发生往来,其身份具有可控性、可溯源、可精确辨识。因而会展活动带有最为明显的商务活动特征,与大型群众集会活动,如演唱会、体育赛事、文化节事等不同。同时,作为实体经济的媒介载体,业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唯有表现方式各异。  

  如此,可否借鉴政府展的做法,遵循“双统筹”原则,在做好各项防疫升级管控的条件下,重新审视和完善政府、主办、场馆、服务机构、展商等的主体责任,允许部分区域性品牌项目的举办。前提是拟订和审定符合举办的品牌展会标准和资质。  

  多方观点认为,我们将难以回到疫情前的生态中,从稳定会展产业链和供应链,提高价值链的角度,当下及未来会展公共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应更青睐于对参展企业和买家的扶持奖励,找回和提振展商观众对展览的信心。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非常时期,化整为零或多元化服务,也已经由部分展会主办机构展开突破。传统知名品牌展会主办方,面对当前“条块分割”的疫情防范战略图,尝试化整为零,针对区域展商和市场进行品牌延伸,举办分展的意向展露;或者展、节结合,在当下不具备举办综合整体展的情况下,选择产地或销地市场做营销对接会,电商采购节,当然这类活动更适用于终端产品展会,如广州名酒展;或者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策划、承接行业示范性活动,如广州渔博会,协助有关部门赴云南、贵州等地做粤贸全国行,或于阳江海陵岛承办开渔节等,多元突破。  

  与会代表表达出同一感受,那就是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控制疫情最成功的政府,相信国家必将能够给会展业提供坚强的环境和制度保障。同时,主办机构要建立起“爱心接力”,将自身办展及所在行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与行业同道共享,尝试建立“中台”机制渠道,共同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金九银十”,种种迹象指征,九月将迎来会展的金秋时节。  

  作者:姜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王俊杰)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会展业:当下最需稳定和提振展商观众信心

2021-08-17 17: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