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滚动 > 正文

推进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实现碳中和

2022年05月05日 06:47   来源:人民政协报   王硕

  全国政协委员温香彩: 

  推进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实现碳中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05日   第 05 版)

  本报记者 王硕

  会展经济作为新兴服务产业的标志,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但随着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展产业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下、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物理环境监测室主任温香彩建议,在“双碳”目标下,要转变会展产业发展方式,加快制定相关国家标准,推动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实现碳中和。

  据温香彩介绍,近年来,碳中和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大会和体育赛事的青睐,大型会议展览活动进行碳评估已逐步成为趋势。

  例如,2007年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5万吨二氧化碳,由印尼政府植树造林及联合国与会职员购买碳排放额度等方式抵消;2014年APEC会议,通过在北京怀柔区和河北康保县种植1274亩林木抵消该会议所产生的3903吨碳排放,也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APEC会议;2016年中国G20峰会、2021年10月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COP15以及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等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碳中和。

  同时,随着党和政府对低碳环保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关于低碳特别是大型会议活动低碳评估方面的一系列政策规定。

  但温香彩发现,总体来看,国家层面还未出台关于大型会议展览活动碳中和的强制标准,评估与认证机制也不够完善,再加上过程不透明与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大型活动组织者积极性不高或参与度不高。

  为此,她建议:第一,要加快制定大型活动碳中和国家标准。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对象、范围和边界,确保温室气体核算标准统一;同时对大型会议活动的减排措施与碳抵消过程,明确计量精度与抵销方式,为各会议展览开展碳中和提供明确指导。

  第二,尽快出台大型活动碳中和的评估与认证标准,规范认证流程,设定评价等级与相关指标,并对评估与认证结果进行公开披露,鼓励更多大型活动能参与其中。

  第三,推动对大型会议展览活动普遍实施碳评估。根据各阶段评价结果适时调整温室气体减排策略,后期应通过碳抵消等手段中和最终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对碳中和程度进行评价。


(责任编辑:欧云海)

分享到:
35.1K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推进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实现碳中和

2022-05-05 06:4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全国政协委员温香彩: 

  推进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实现碳中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05日   第 05 版)

  本报记者 王硕

  会展经济作为新兴服务产业的标志,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但随着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展产业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下、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物理环境监测室主任温香彩建议,在“双碳”目标下,要转变会展产业发展方式,加快制定相关国家标准,推动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实现碳中和。

  据温香彩介绍,近年来,碳中和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大会和体育赛事的青睐,大型会议展览活动进行碳评估已逐步成为趋势。

  例如,2007年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5万吨二氧化碳,由印尼政府植树造林及联合国与会职员购买碳排放额度等方式抵消;2014年APEC会议,通过在北京怀柔区和河北康保县种植1274亩林木抵消该会议所产生的3903吨碳排放,也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APEC会议;2016年中国G20峰会、2021年10月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COP15以及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等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碳中和。

  同时,随着党和政府对低碳环保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关于低碳特别是大型会议活动低碳评估方面的一系列政策规定。

  但温香彩发现,总体来看,国家层面还未出台关于大型会议展览活动碳中和的强制标准,评估与认证机制也不够完善,再加上过程不透明与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大型活动组织者积极性不高或参与度不高。

  为此,她建议:第一,要加快制定大型活动碳中和国家标准。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对象、范围和边界,确保温室气体核算标准统一;同时对大型会议活动的减排措施与碳抵消过程,明确计量精度与抵销方式,为各会议展览开展碳中和提供明确指导。

  第二,尽快出台大型活动碳中和的评估与认证标准,规范认证流程,设定评价等级与相关指标,并对评估与认证结果进行公开披露,鼓励更多大型活动能参与其中。

  第三,推动对大型会议展览活动普遍实施碳评估。根据各阶段评价结果适时调整温室气体减排策略,后期应通过碳抵消等手段中和最终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对碳中和程度进行评价。


(责任编辑:欧云海)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