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滚动 > 正文

芜湖:打造全国领先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2022年12月14日 10:13   来源:芜湖日报   

  □ 记者 王世宁

  12月12日,记者在中电科钻石飞机有限公司看到,换装国产航电系统的CA42国产双发四座多用途飞机即将首飞。“这标志通航飞机朝着‘全国产化芜湖造’目标又迈进坚实一步。”企业负责人洪雨宁自豪地说。

  近年来,“芜湖起飞”在互联网上成为热词。而在经济领域,“芜湖起飞”,更成为这座城市以“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开辟“新赛道”的注脚。截至目前,芜湖航产园核心及关联企业近200家,形成较为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基本实现“不出园区便可生产一架国产通用飞机”。

  找准定位,打造国内一流航空产业园。芜湖航产园先后入选国家首批26个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JMRH重点示范区域,成为“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通过完善“政府领投+企业跟投”模式,芜湖设立首支总规模5亿元的政府投资母基金,吸引20亿元基金,全部投向产业链重点企业。此外,芜湖还探索在全省率先打造尖端结构功能材料实验室,承接业内顶级大会、论坛,进一步筑强珠海航展等世界展会“安徽方阵”,业内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加大招引,建设航空新兴产业“集聚地”。2022年以来,芜湖航产园完善产业招商“全景图谱”,完成项目签约39个,协议投资296.24亿元,已开工23个,包含总投资100亿元的安徽耀石新材料项目。目前,已覆盖整机、卫星、无人机、发动机、螺旋桨、航电系统及综合维修、运营保障等全产业链项目,今年预计产值260亿元。同时,积极推进投资100亿元的国际航空器维修保障中心和飞机生命末期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努力跻身全国航空维修基地第一方阵,开启飞机绿色循环经济新模式。

  创新发展,建设航空科技创新“试验地”。芜湖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在现有52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基础上,今年新增省级通用航空产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安徽航空科技职业学院计划于2023年招生,可年培养航空人才近万人。华明、航瑞等企业首批入驻上海(芜湖)产创中心,形成人才“双向交流”合作发展样本。开展科技攻关“揭榜挂帅”,航瑞动力、华明航电、钻石航发等攻克卡脖子技术20项,取得17项国内第一。

  市场导向,建设临空低空经济“新发地”。芜湖抢抓全省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契机,支持省通航集团在芜建设通航产业基地和产业生态链。持续探索低空+观光旅游、应急救援、气象探测、城市管理等领域运营服务,计划开通覆盖全省、辐射长三角的通航短途载客运输固定航线。在航线通达国内28座城市、货运航线开通3条的基础上,芜宣机场加快打造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全力建设港流智造中心。预计2025年机队规模43架、货运吞吐量35万吨,创造GDP80亿元,新增就业3万人。


(责任编辑:支艳蓉)

分享到:
35.1K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芜湖:打造全国领先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2022-12-14 10:13 来源:芜湖日报

  □ 记者 王世宁

  12月12日,记者在中电科钻石飞机有限公司看到,换装国产航电系统的CA42国产双发四座多用途飞机即将首飞。“这标志通航飞机朝着‘全国产化芜湖造’目标又迈进坚实一步。”企业负责人洪雨宁自豪地说。

  近年来,“芜湖起飞”在互联网上成为热词。而在经济领域,“芜湖起飞”,更成为这座城市以“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开辟“新赛道”的注脚。截至目前,芜湖航产园核心及关联企业近200家,形成较为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基本实现“不出园区便可生产一架国产通用飞机”。

  找准定位,打造国内一流航空产业园。芜湖航产园先后入选国家首批26个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JMRH重点示范区域,成为“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通过完善“政府领投+企业跟投”模式,芜湖设立首支总规模5亿元的政府投资母基金,吸引20亿元基金,全部投向产业链重点企业。此外,芜湖还探索在全省率先打造尖端结构功能材料实验室,承接业内顶级大会、论坛,进一步筑强珠海航展等世界展会“安徽方阵”,业内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加大招引,建设航空新兴产业“集聚地”。2022年以来,芜湖航产园完善产业招商“全景图谱”,完成项目签约39个,协议投资296.24亿元,已开工23个,包含总投资100亿元的安徽耀石新材料项目。目前,已覆盖整机、卫星、无人机、发动机、螺旋桨、航电系统及综合维修、运营保障等全产业链项目,今年预计产值260亿元。同时,积极推进投资100亿元的国际航空器维修保障中心和飞机生命末期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努力跻身全国航空维修基地第一方阵,开启飞机绿色循环经济新模式。

  创新发展,建设航空科技创新“试验地”。芜湖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在现有52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基础上,今年新增省级通用航空产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安徽航空科技职业学院计划于2023年招生,可年培养航空人才近万人。华明、航瑞等企业首批入驻上海(芜湖)产创中心,形成人才“双向交流”合作发展样本。开展科技攻关“揭榜挂帅”,航瑞动力、华明航电、钻石航发等攻克卡脖子技术20项,取得17项国内第一。

  市场导向,建设临空低空经济“新发地”。芜湖抢抓全省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契机,支持省通航集团在芜建设通航产业基地和产业生态链。持续探索低空+观光旅游、应急救援、气象探测、城市管理等领域运营服务,计划开通覆盖全省、辐射长三角的通航短途载客运输固定航线。在航线通达国内28座城市、货运航线开通3条的基础上,芜宣机场加快打造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全力建设港流智造中心。预计2025年机队规模43架、货运吞吐量35万吨,创造GDP80亿元,新增就业3万人。


(责任编辑:支艳蓉)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