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7 > 2017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 > 要闻 > 正文

今年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特事“特”办

2017年11月16日 16:08   来源:   

  2017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开展在即,今年博览会在办展形式上有创新,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动态、活态、特态展示,特事“特”办,在展示民族民间工艺品,为民族特色工艺品找市场和销路的同时,还将展示18个极贫乡村各具特色的农特产品,助推极贫乡村的“特产”出山走向市场,以期形成产业。

  11月17-20日在贵州凯里苗侗风情园举办的博览会以“弘扬工匠精神,共筑民族品牌”为主题,面向全球展示以银饰刺绣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品和民族工艺品,为国内外优秀的工艺品产业展示展销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在向国内外展示推荐黔东南民族工艺品牌的同时,通过投资贸易洽谈会暨订单签约仪式、百家绣娘合作社订单洽谈会、黔东南州文化产业扶贫成果展等形式,让广大工匠、绣娘、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订单”,推动文化产业扶贫产生实效,为黔东南州扶贫攻坚推波助澜。

  动态展示,让博览会“动”起来。今年博览会的“重头戏”之一——民族工艺精品展演,以T台秀的形式,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出自黔东南的工艺大师的创意精品,全方位地“活态”展示在观众面前。通过展演,让静态的手工艺品动起来,赋予文化内涵和灵魂,让观众不仅能看到精美的工艺品,还能了解到工艺品背后的故事,在加深对传统民族文化认知的同时扩大民族民间工艺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活态展示,让博览会“活”起来。今年,以举办“博览会”为契机,将凯里乃至黔东南独有的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水文化、建筑文化等原生态文化内容贯穿其中,体现凯里乃至黔东南民族文化的精髓与韵味,反映苗侗文化的神奇与高洁,再现凯里这片神秘土地上的苗山之魂、侗水之韵。展会场内、场外,绣娘飞针走线,工匠一锤一凿,现场展示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制作。让民族民间工艺品“活态”展示在观众面前,真实再现“非遗”文化产品的生产流程。

  特态展示,让博览会“特”起来。今年博览会展区免费为黔东南部分极贫乡村提供了18个展位,展示这些村寨各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助推极贫乡村的“特产”出山走向市场,以期形成产业。同时,开辟16个特展区,以图文形式展示黔东南16个县市的文化产业扶贫工作成果,构建交流学习平台。

  黔东南农特产品具有绿色、无公害等特点和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但因为交通等因素制约,部分极贫乡村的农特产品一直未能“出山”,许多极贫乡村的群众守着“宝贝”过穷日子。作为今年博览会的“重头戏”,凯里市大溪村、养朵村、都篷村等18个乡村将展示平良贡米、小香鸡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具备批量生产和市场投放潜力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博览会平台,提升黔东南地区农特产品的知名度,打造农特产品品牌,提高贫困乡村群众的资源自信、认知力和创业积极性,促进贫困乡村农业基地组织化、农产品规模化。同时,以展会为媒介,让国内外前来参展的客商“零距离”了解这些“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宝贝”,给极贫乡村带来农特产品的订单,形成产销合作渠道。

  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通过民间工艺品及银饰、刺绣工艺品的汇集展览、展示,搭建了一个为中外民族民间工艺品从业者集设计、创新、研发、交易和推广的平台,有力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今年举办立足于当地特色产业,以原生态民族文化品牌、以当地原独具特色的苗侗银饰和刺绣工艺为主打的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办展会真扶贫,以展助销,以订单拉动产业发展,进而助力扶贫攻坚,推动极贫乡村“订单农业”发展,以期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的贫困乡村经济发展新格局和新模式。(姜秀波)

  \

/> /> />

(责任编辑 :陈铭)

分享到:
35.1K
微信截图_20230830144859_副本.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