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7月30日讯 首届中国会展法治论坛暨中国会展法律与政策委员会成立大会于7月29日以广东东莞为线下主会场,通过国家级经济移动云平台——中经网会iCE Meeting进行了独家直播。13位国内外会展、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在线分享后疫情时代会展业创新、责任与多元共治。论坛在线观看人数已达到 11万+。
首届中国法治论坛线上+线下现场。袁梓 摄
首届中国会展法治论坛暨中国会展法律与政策委员会成立大会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广东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法律与政策工作委员会、北京叒比邻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首届中国法治论坛直播间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致开幕词,并宣布研究会法律与政策工作委员会成立。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书记、院长、教授 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为大会致开幕词。
首届中国会展法治论坛现场嘉宾。袁梓 摄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宣布《中国会展法治报告》编辑启动,《中国会展法治报告》是中国的第一份在会展法治方面的专业报告,具有国内绝对领先性,引领潮流。是引导会展企业会展活动,对中国各地市会展法律与政策的提供独立评估,可以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为会展业及相关产业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建议。
长沙市会展办党组书记、主任陈树中发表演讲。袁梓 摄
长沙市会展办党组书记、主任陈树中发表了“会展主办方的法律困境与会展立法前瞻”主旨演讲,谁是真正的展会主办方?发起者?投资者?运营者?直接收益者?风险承担者?在此过程中,需要厘清会展立法上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会展业范围及会展主办方参与方界定;二是展会名称及创意的知识产权保护;三是政府对于会展业行政管理的界限。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展法律与政策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张万春发表了“后疫情时代中国会展立法探讨”主旨演讲,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是一个大事件,不仅是法学界的大事件,更是备受社会关注。对会展业立法更具指导意义,如倡导绿色发展观念,会议、会展及场馆建设在未来发展更趋向于绿色发展,面对疫情,会展活动延期,会展合同如何践行,如何保护会展业的知识产权,会展法律责任承担等需要会展业立法。未来很长时间内,疫情防控是常态,会展活动属地负责是常态,因此,后疫情时代,地方会展立法过程中,需明确主办方、协办方、承办方的责任,为会展活动创造健康、宽松的发展环境。
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肖代柏发表了 “澳门会展业发展:政策及其优化分析”主旨演讲,澳门发展会展业有政府、地理位置、交通等便利,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专章阐释支持港澳发展的重大举措: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会展商贸等产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商务部积极支持澳门发展会展业、特色金融、跨境电子商务。政策措施包括:支持澳门会展业向优质化品牌化发展,为重点展会活动提供出入境签注便利,推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等大型国际品牌展会落户澳门。澳门会展活动的增加值总额2015年至2017年期间由14.4亿澳门元上升至35亿澳门元,占所有行业增加值的比重由0.4%上升至0.9%。
亚太盛会活动管理协会产业联系副会长林冠文发表了“台湾会展活动产业的复苏之路”主旨演讲,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动观光会展行业在线培训、转型、做政策指导。发放消费券促消费,推动京剧等文化产业发展,举办线上艺术博览会,吸引到了全球各地的关注,提高了人民生活。
中国商务会展联盟副主席姚红和国际会议中心协会 CEO Sven Bossu 发表了“迎接挑战时代的变化”主旨演讲,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地的会展活动场所都因业务关闭而处于“生存模式”,据国际会议中心协会(AIPC)统计,全球6290个展览活动取消,6660个展览活动推迟。在此情况下,需要全球合作以分享知识,准则和经验教训,AIPC与UFI(全球展览业协会)和ICCA(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一起,已向整个会展活动行业提供了3份会展业实践指南。在9月之前将发布的新版《商务会展重启指南》,针对全行业收录经验教训和新的会展信息。未来,会展活动场地也需要为客户提供线下和线上两种服务,以提供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真正满足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
随后,英国博尔顿大学国际小组组长 Ben Chen 发表了“从欧盟的视角看,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融合”的主旨演讲,《法商研究》资深编辑、副编审、编辑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理事翟中鞠发表了“法学研究如何选题:方法与热点”主旨演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展览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大可为本次会议总结发言,宏观政策如何惠及会展企业?政府要有担当,积极推动复工复产,要在严格防控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复工复产,防控工作到位了,即使出现局部疫情,不能简单追责。因为经济政策只有在复工复产中,才会发挥作用;加强政府部门间政策协调,形成部门联动;政策要有针对性,帮扶对象要精准定义,这既涉及到公平问题,也涉及到效率问题,措施要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如税收返回,贴息贷款等等,当前,首先需要启动市场。 (王俊杰/文)
(责任编辑:傅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