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作大平台、一条开放大通道相互叠加,催生“1+1>2”的融合效应
西洽会拥抱世界“链”全球
本报记者 黄仕强
《工人日报》(2022年07月26日 04版)
7月21日至24日,以“走进西部、洽谈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西洽会)在重庆举行。本届西洽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有38个国家(地区)、25个省区市、1个特别行政区、1212家企业(机构)赴渝参展参会……
“大合唱”引进“大流量”
“本届西洽会上,重庆及其他省区市集中签约项目104个,签约投资额2468.7亿元。其中,重庆市内集中签约重大项目66个,投资金额达2228.5亿元。”7月24日,重庆市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第四届西洽会执委会办公室主任章勇武公布了本届西洽会的签约“成绩单”。
面对西洽会展现出的强大“西引力”“吸金力”,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丁瑶说,2018年,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渝洽会)更名为西洽会,升级成为国家级展会后,聚合的是整个西部地区的丰富要素,更成为西部省区市及环渝城市以“大合唱”引进“大流量”,寻求“大合作”的平台。
与此同时,自2021年开始,西洽会还同步举办“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本次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建国际物流创新高地和国际供应链智慧中枢”等倡议。
“西洽会和陆海新通道互相叠加,催生了‘1+1>2’的融合效应。”在重庆商务委相关负责人看来,西部省市以西洽会为“媒”、以陆海新通道为“桥”,抱团共商、共建、共享,释放了巨大的“西部机遇”。
亮出自身优势和特色产业
“我们展厅采用开放式设计,体现内陆开放:展厅居于中央位置的是一个球幕,既代表一滴水,涓涓细流汇聚成两江,又代表一个地球,寓意两江新区拥抱全球,以开放胸襟汇聚全球资源。”两江新区展厅现场负责人表示,西洽会为所有参展的省区市、企业提供了扩大合作“朋友圈”的机会。而要谋合作,首先要亮出自身优势和特色产业。
记者注意到,每一届西洽会上,参会参展的省区市除了围绕地理区位、产业基础、交通物流、营商环境、招商政策等方面进行推介,还要带着明星企业参展晒出“拿手戏”,提升招商引资的亮度和热度。
重庆及各参展省区市在西洽会上亮出自身优势和特色产业的成果使各地招商引资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在今年西洽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上,重庆每个参会区县都有签约项目,签约项目平均投资额为34亿元;其他省区市集中签约项目38个,揽金240.2亿元。
内陆腹地站上开放前沿
“现在引进来容易,走出去也容易了。”7月22日,渝欧跨境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芯对记者表示,随着西洽会、陆海新通道等众多开放平台的建成投用,不靠海、不临边的重庆及环渝城市,正在从内陆腹地站上开放前沿。
“截至今年5月,陆海新通道实现首发班列20余趟,拓展出重庆、宁夏、甘肃、湖南等地与东盟国家间的多条物流新线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说。
来自重庆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自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以来,重庆始终保持西部第一。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7年增长39倍,2021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322.1亿元,同比增长63.3%。
在业界专家看来,西洽会和陆海新通道已成为西部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也是西部企业加速深入融入全球产业格局的平台支点,还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