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0 > 江苏白马农业博览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小城展馆何以成全国“网红”

2020年12月29日 14:45   来源:新华日报   

  10月中旬,健康中国发展大会;10月23日,全国农商互联大会……今年底前,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的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还要举办近20场大型展会,由于档期排满,省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大展只能推迟到明年。

  白马镇,离南京市中心有1小时车程,曾是溧水区的经济欠发达乡镇。这个昔日的偏僻乡镇如今“高朋满座”,成为带动整个溧水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层次展会接连不断

  白马博览中心上个月举办的全国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汇聚2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代表和“乡创客”的代表,300个创业项目和1200多种创意产品,为期4天的展会吸引四五万人次观展,签约15.3亿元。

  刚刚闭幕的“923全球农产品电商直播节”上,四大千万级流量明星主播和全国各地50个优质网红主播在白马博览中心现场直播带货,全网观看人次近4000万,白马博览中心一下成为全国网红馆。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白马博览中心打造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新舞台,成为关注焦点。

  9月12日开幕的2020第二届iFresh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会展商数量300余家,3天展会吸引观众1.26万人次,因展位紧俏,展览扩展到馆外,最后展陈面积是原计划的1.6倍。

  将于10月举办的2020全国农商互联暨精准扶贫产销对接大会,经过西安、重庆、杭州等城市一番争抢,最终花落南京白马。届时,将有20个省区市组团参会,参展企业达400多家。

  集聚国内外顶尖专家的第五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国内唯一服务于终端用户行业的国际生态环境技术与装备博览会、中国电子学会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赛华东区分赛……曾经欠发达的偏远乡野,一次次被高规格、大规模的展会照耀。

  “好用不花哨”赢得青睐

  溧水位于南京南郊,是新兴的南京南部副城。白马博览中心在溧水东南部,离溧水中心城区还有半小时车程。全国有展馆上千座,白马博览中心何以脱颖而出?

  “白马博览中心虽不在城市中心,但整个展馆设施专业,好用不花哨。”雅森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宇有着20多年会展业经历,他对这座小城展馆赞不绝口。“回归展览本身,这家展馆人流、物流出入便捷。展馆设施规范,电井、卸货区等设计达国际标准。”

  白马博览中心总经理裴建新介绍,该中心去年底投用,是全国最大的农业专业会展馆。一期馆区有大空间、无柱式展览中心,室内能布展2万平方米,适宜举办各种行业展会。会议中心3500平方米,不同面积的会议室能承接大到论坛、小到分组讨论的各类会议。

  现代立体交通体系重新定义“偏远”与“中心”。白马博览中心离禄口机场30分钟车程,离高铁站8分钟车程,3分钟车程能上高速公路。当地正在规划建设从白马博览中心到高铁站的云巴轨道交通,白马正在与世界“无缝高速对接”。

  “无缝对接”的还有溧水各种要素资源,共同服务会展。一线城市会展经济发达,得益于城市交通、文旅、会务、广告、金融资源。小城溧水主动作为,成立会展办,将会展融入全区各条口、各行业。大规模的会议,则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每次展会有条不紊,赢得“回头客”,已有两个大展会有意将白马博览中心作为永久性会址。

  会展业成为发展“引擎”

  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说,会展业被视为溧水经济引擎,有“四两拨千金”之功;展会就是溧水地方发展“直播间”,让城市知晓度直线上升。

  在白马博览中心背后,是位于白马的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里已聚集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7所知名院校、28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0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引进中粮、华润、阿里巴巴等一批龙头企业,签约16个重大项目,投资达46.4亿元。此外,还有17位院士、专家被聘任为南京农高区专家咨询委员会首批委员。

  白马博览中心就是南京农高区通向世界的前哨。展馆大厅一侧,是溧水“无想田园”农产品公用品牌产品展示。仅涉农展会,今年就已经有14场落户白马。“家门口”的展会,让南京农高区的技术和产品快速进入外界视野,也让全球信息、技术和市场直通白马。

  郭丽霞是溧水旅游集散中心工作人员,她的工作地点却在白马博览中心商务服务中心。她说,从租车、订酒店到旅游,参展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都能在商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得到满足。离博览中心不到两公里的周园文博馆,自博览中心投用以来,游客激增。农业农村部“双新双创”大会期间,全城酒店7000张床位供不应求。

  会展风头正劲,源于这几年溧水发展迅猛。2019年江苏高质量综合考核中,溧水居全省63个郊区第三位;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6.8%,居全省县(市、区)第一。

  本报记者 颜 芳 朱 泉


(责任编辑:王俊杰)

分享到:
35.1K
微信截图_20230830144859_副本.jpg
·延深阅读